“千佛”由来: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

未知 2020-09-18 11:01
“千佛”由来: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在莫高窟492个洞窟中,绝大多数洞窟内都画有千佛,有的洞窟四壁几乎全画千佛。

据考莫高窟现存绘千佛最多、千佛题名最多的洞窟是第254窟(北魏)。其四壁总面积约为131平方米,千佛画为47平方米,占总面积的38.5%,除已毁坏的,共绘小千佛像1235身,其中榜题1235条保存完好,佛名清晰可认的有715身,是莫高窟现存千佛题名最多的洞窟。这些榜题位于左右两个佛像之间,既有分割作用,又有连接意义。榜题上方顶边,并不越过上一排佛像图界线,既有表明这幅图的上限和上图下限的作用,同时又强调了横排连接的意义,并且使得整个画面有一种节奏感。

254窟千佛多画在洞窟四壁,中心塔柱四周很注目的地方,每身小千佛为矩形,长约25- 20公分,宽约15-13公分,大体分为华盖、背光、佛身、莲座四大部分。佛身大多为结跏趺坐说法像,或禅定像。千佛可以说真是千佛一面,大同小异。但画师们用不同颜色涂染的千佛,每八身为一组,通过左右搭配,上下错落的精心排列组合之后画成的千佛图案,达到了“佛像错落,身光交叉,佛佛相续,光光相接”。佛像造型的身体比例、面相五官也富有规律感,绝大部分佛像的面部略显方而带圆,鼻梁长而高直,用白粉描线两侧晕染精细,很好的表现出了五官的立体感。袈裟的穿着有的披肩,有的双领下垂上下左右规律交替。佛像的华盖表现为双层结构,上层圆盖装饰两颗大宝珠,下层垂幔装饰三颗大宝珠,两边斜垂流苏,各装饰三颗小宝珠,佛像的莲座采用了富有动感的翻瓣莲花,整个装饰更使得佛像呈现出了更加庄严的气象。

对于千佛的解释众说不一,但学界共同认可,采用的说法是“三劫三世千佛”。从254窟千佛榜题的名号排列顺序来看,就是一个很好的旁证。东壁门南至西壁中部,表现过去世千佛,西壁中部至东壁门北,表现未来世千佛。根据千佛名经分类,释迦牟尼佛和弥勒佛都属于现在贤劫千佛,而他们的形象是用彩塑的形式表现在洞窟中的佛龛内,是整个洞窟的主体内容。结合龛内的塑像,254窟的整体内容是用绘塑结合的方式表现“三世三千佛”信仰。

三世三千佛是佛教禅僧观佛想佛的主要对象,其信仰方式主要有五种:一为“持讽读诵”,二为“画写为他人说”,三为“画作立佛形象”,四为“供养鲜花伎乐”,五为“至心作礼”。这里的彩塑佛像,就是佛经中说的“画作立佛形象”的具体表现。1235条榜题,起到了“画写为他人说”的功用。壁画中的一个个伎乐形象是“供养鲜花伎乐”的体现,而中心塔柱则是为众僧通过“绕塔观想”来实现“读诵”、“供养”和“至心作礼”而设置的。

从莫高窟第254窟看,绘“千佛”的目的和作用,有三个方面:

1.表现大乘佛教“三劫三世十方诸佛"有无数无量,人人具有佛性,只要奉佛修行,人人皆可成佛的思想。

2.供僧俗大众观赏佛相,诵念佛名。因为佛经上说,只要绘塑、敬拜、书写、诵念三幼三世千佛形象和名号,不仅自己可以成佛,还可以度救众生苦难,同往极乐世界。

3.对洞窟起装饰作用。窟顶和四壁上层,塑像和说法图四周画小千佛,使洞窟形成一个四处有佛的佛国天堂,使整窟显得气势雄伟。 隋唐之后的洞窟中,千佛逐步减少,四壁被说法图和经变图占领,千佛退居到不太注目的地方。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