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军山东籍的黄埔将领中

未知 2021-05-30 19:13

国军山东籍的黄埔将领中


国共合作时期,黄埔军校因为面向全国招生,所以基本上各个省的学生都有,而尚武传统浓厚的山东省,自然也有不少人进入这所军校,当时的黄埔军校,正如校门的对联所言:升官发财,请往他出;贪生怕死,莫入此门。当时这里的学生,充满着爱国热情和蓬勃的朝气,也为我国的军队建设打造了许多优秀人才

具体说说山东籍的黄埔将领吧,在这一细分领域,却有着黄埔一期的三李不如黄埔三期的一王的说法,三李指的是李延年、李玉堂、李仙洲,一王就是王耀武,都是山东人。

黄埔一期,因为招生特别严格,所以基本都是优秀人才,我党的徐帅、陈大将、左权,国军的杜聿明、宋希濂、黄维、陈明仁都是其中的佼佼者,草包级别的胡宗南就算了。而众多的黄埔一期生中,山东籍的三李特别显眼。

李玉堂,山东广饶人,名字就自带凌然正气,抗战初期,就担任国军的军长了,在武汉会战期间,表现不错,之后他的部队也就有了泰山军的美誉,说明守如泰山,当然了,在长期的抗日实践中,国军的五大主力基本上也是守强于攻,这是与他们战略密不可分。李玉堂的部队虽然没能进入国军五大主力行列,但是尤其善守,比如他的第十军,在几次长沙会战中都屡建奇功。1944年,日军发动了豫湘桂会战,国军基本上是兵败如山倒,第十军却以不足两万的兵力死守衡阳47天,也算是给一败涂地的正面战场挽回了些许颜面,虽然当时李玉堂已经升迁了,然而他对这支军队的打造功不可没。抗战后,李玉堂表现的机会不多。

李延年,山东广饶人,1904年出生,比李玉堂小五岁。抗战初期也升为军长了。他最出彩的一幕就是豫湘桂会战时阻止了日军向潼关进军,关于这一仗,有史料是这么记载的,当时蒋介石给了李延年三十万人马来阻止日军,但是这些部队分别来自许多派系,有胡宗南的几个军,有川军,有西北马家军,李接此委令后,当即用电话向蒋请示道:“胡宗南的部队,有些骄兵悍将,倘有不服从命令的,军长以上者,请示委座办理,师长以下者,我就地惩处。这样我就敢立军令状,如果潼关失守,我自刎人头!”蒋答复说:“师长级的将领,有不听指挥打了败仗者,你可便宜行事。”

不几日,战役开始。在第一道防线的胡部官兵,多年养尊处优,缺乏实战经验,经不住日军来势凶猛的攻击,很快溃败下来。特别是几个师、团长不战而退,弃阵而逃,致使全线动摇。在如此危急情况下,李延年一面派其特务团堵截溃退官兵,一面下令将部队撤至第二道防线。随之,召开检讨大会,把擅退的师长傅维藩和弃阵而逃的两个团长枪决,把作战不力的师长戴慕真判处无期徒刑。这一果断的措施,震惊了全部官兵,全军肃然。随即定出计划,严明军纪。旬日后,李亲自指挥,向日军发起反击,仅4天时间,即收复失去的阵地。从此,日军龟缩在洛阳附近,再未敢西犯。战后,蒋赐李抗日一等勋章。

解放战争中,李延年也没啥表现,淮海战役中,李延年和刘汝明两个兵团增援黄维,被王必成阻击在蚌埠西北,眼睁睁的看着黄维兵团全军覆没。

李仙洲,1894年出生,山东齐河县人,进入黄埔军校时,都三十岁了,也算是大器晚成。李仙洲,比较有名的事迹有两个,一是抗战时的忻口会战,这一仗打得非常激烈,当时李仙洲是师长,胸部中了一枪,还好,日军的三八大盖初速快,射程远,当时距离近,李仙洲中的这一枪形成了贯穿伤,子弹没在身体内部打滚翻转,也就是子弹击中人体,进去一个小眼,出去一个小眼,要是进去一个小眼,出去一个大洞,那李仙洲当时就死翘翘了,还有一个原因,李仙洲当时处于吸气状态,肺部处于张开状态,子弹正好从两片肺叶中穿过,要是肺部处于收缩状态,那子弹正好击穿肺部了,李仙洲也就命不保了。

李仙洲另一个事迹就是解放战争中,在莱芜战役中,李仙洲带领的两个军五六万人一天时间里被粟裕歼灭,李仙洲也被活捉,气得王耀武说,就是五万头猪,共军一天也抓不完。电影特赦1959中,李仙洲就被其他的国军将领骂指挥差,感觉很委屈,其实并不全怪他,因为一来对手可是我军的头等军事家,二来就是陈诚的瞎指挥。

说完了三李,说说一王,王耀武,山东泰安人。为啥牛,那也是打出来的,国军虽然有很多草包将军,但是没几个撑场子的,校长也不可能当老大那么多年。

王耀武的成名之战就是谭家桥战斗,这一仗,王耀武的那个新编旅能迅速地化被动为主动,一举扭转战局,转危为安,转败为胜,王耀武的临机指挥能力起到了首要作用,也正是这一仗,方志敏的红十军团大伤元气,还搭上了年轻的优秀将领寻淮洲,时任该军团参谋长的粟裕也领教了王耀武的厉害。

当然了,王耀武更厉害的还是在抗战时期,五大主力之首的七十四军就是王耀武一手带出来的,七十四军从淞沪抗战开始,抗战中可谓打满全场,国军的许多大仗、恶仗,比如长沙会战,上高会战,都有该军的影子,张灵甫也在这个军一步步成长为优秀将领。宁碰阎王,莫碰老王,也是抗战时在国军中开始流传的。抗战的最后一个大仗,雪峰山会战,时任集团军司令王耀武一开始指挥三个军与日军决战,挡住了日军向芷江的进犯,后来校长又给了王耀武两个军,十八军和新六军,这样加上七十四军,王耀武手里就有了五大主力的三个,能同时指挥三大主力,也算是老王最出彩的一幕了。

抗战胜利后,校长让王耀武当了山东省省长,对于老王来说,虽说是衣锦还乡,便于五子登科,可是把这么个悍将安排在行政岗位上,这校长是不是缺心眼啊,虽说王耀武也能指挥一些部队,但看看当时他指挥的部队,很多都是伪军改编的国军,这些部队别说和七十四军相比了,守备能力还远不如阎锡山的军队吧,也难怪,在山东战场,王耀武的部队被许世友一坨坨的消灭,而且一坨不如一坨。最终的济南战役,许世友8天就收拾了王耀武十万人马,王耀武在逃跑路上也被活捉,此时的粟裕正是许世友的上级,华东野战军代理司令员。也就是说,粟裕用不到一半的人马就收拾了王耀武。想想十几年前的谭家桥之战,粟老总也算是完成了一桩心愿。

看了上面的简介,说三李不如一王,主要指的是抗战时期,虽然三李都在抗战初期就当上了军长,但他们的军和老王打造的那个军,成色可就差远了。抗战后期,他们四个也都是集团军司令的级别,但是老王那个集团军,可是主力啊,而且老王还指挥过五大主力中的三个军来打雪峰山会战,三李在这方面,差距还是蛮大的。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