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发现5000万年前化石

未知 2019-07-04 18:27


科学家发现5000万年前化石 


对于很多了解动物的人来说,他们都知道许多动物,比如鸟类、鱼类甚至是昆虫,都以集体行动而闻名,仿佛是一个有组织的队列,气势十分浩荡。到目前为止,动物们的这种行为是在进化过程中何时开始出现的,一直不能确定。

最近,一组科学家在横跨美国科罗拉多州、怀俄明州和犹他州的格林河发现的化石,为了解动物们在进化过程中的集体行为提供了一线线索。从对发现的化石分析结果得知,动物的集体行为至少可以追溯到始新世。

始新世(Eocene),大约距今5300万年~3650万年,是第三纪的第二个世,通常表示符号为Ch。它是地质时代中古近纪的第二个主要分期。开始于距今5780万年前,终止于距今3660万年前,是介于古新世和渐新世之间的一段时期。

让人最为关注的是,始新世代表着现代哺乳动物族群开始大规模出现。始新世通常又被分为三个时期,早期、中期和晚期。在始新世的早期,原始的现代哺乳动物开始出现,但后来被一次称为“Grande Coupure”的生物大灭绝事件终结,科学界普遍认为导致物质灭绝的是一次行星撞击。

通过对发现的化石进行仔细检查,研究人员一共发现了300个鱼类化石痕迹,所有的这些化石都被确认为一种已经灭绝的小型鱼类-厄里斯马托特鱼(Erismatopterus levatus)。化石中的厄里斯马托特鱼是怎么死的,让研究人员困惑不已。

来自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和日本水竹纪念博物馆的大石化石画廊的研究人员在《皇家学会学报》上发表了一篇论文,在论文中他们详细介绍了这些发现

论文中,研究人员表示了它们的不解。除了不知道这些厄里斯马托特鱼的死亡原因,还有它们的化石为何集中在一起,密度如此之高。从化石的表象上看,事件发生的时候,这些厄里斯马托特鱼待在一起,而且灾难肯定是在瞬间内发生的。

研究人员在论文中指出,考虑到化石的集中分布和化石布满了整块石板,可以断定,当时的厄里斯马托特鱼正在进行一种集体行为,而不会是化石自身带给我们的假象。

为了更好地理解当时可能发生的事情,研究人员进行了超过1000次可能的情景模拟,包括对厄里斯马托特鱼的测量以及不同类型的水流和空间分布。

模拟的结果表明,就跟今天的鱼一样,当时的厄里斯马托特鱼正在集体游行。它们这样聚集在一起的原因,可能是为了帮助体型较小的鱼躲避捕食者的攻击。

研究人员介绍说:因为我们在鱼化石群中发现了从远处接近的证据,我们可以合理地推断对捕食者的回避是一个导致鱼群集体活动的原因。与此相一致的是,鱼群群体在内部的中心区域密度较高,鱼群外部则比较稀疏,这是因为通常情况下捕食者更容易攻击处于群体边缘的区域。

传统上,科学家们称之为“五大”物种的大规模灭绝事件,其中就包括6600万年前导致恐龙灭绝的陨石撞击引发的最大规模灭绝。

但是其他大规模灭绝完全是由于地球自身的原因引起的,虽然它们并不太为人所知,但我们可以通过探索它们学到一些东西,从而揭示我们当前的环境危机。

晚奥陶世:这场大约发生在4.45亿年前的危机引起了两次大规模的灭绝浪潮,两次都是由南半球冰盖的前移和后退引起的气候变化造成的。这使得它成为唯一一个与全球变冷有关的重大物种灭绝。

晚泥盆世:这一时期被认为是从3.8亿年前开始一直持续了2000万年的时间,这段时间的物种灭绝主要与气候变化有关,可能是由现代西伯利亚火山维鲁伊陷阱区(火山大爆发)的爆发引起的,因为一次大爆发可能会导致海平面快速波动和海洋含氧量降低。

中二叠世:科学家最近发现了另一个2.62亿年前规模与“五大”灭绝事件相当的事件。这一事件与现在中国峨眉山火山爆发同时发生,并且已经引起了热带地区和高纬度地区的物种灭绝。

晚二叠世:大约2.52亿年前的晚二叠世大规模灭绝与所有其他事件相形见绌,大约96?物种灭绝。灭绝的起因还是由西伯利亚陷阱的大规模爆发,对于当时还存活的物种来说是覆盖性打击。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