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华人将毕生珍藏邮品,无偿捐赠给广州

未知 2020-09-25 13:10
爱国华人将毕生珍藏邮品,无偿捐赠给广州



  9月25日,广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老城市 新活力”系列展区开放暨受赠邮品仪式新闻发布会(2020年总193场),会上来了一位特殊的嘉宾——爱国华人黄添,他深情讲述了他的集邮经历,以及把毕生珍藏的邮票捐赠给广州市地方志馆的故事。



  多年来收集多张中国早期邮票

  黄添说,他从小就喜欢集邮,最早是中山大学经济系毕业、在广交会工作的父亲把他带进这个看似平淡无奇,却又博大精深,奥妙无穷的殿堂。

  “那时候,邮票大多数是香港、澳门、日本、印度尼西亚等的邮票。在北京上大学的姐姐也用零用钱订购了一套又一套的纪念、特种邮票寄给我。”黄添说。

  30多年前,黄添虽远渡重洋,但至今仍怀着一颗念祖爱乡的赤子之心。在几十年海外生涯当中,机缘巧合之下,他有机会重拾儿时的爱好,有缘遇到了不少转辗流落他乡的中国早期的邮票。

  “这些一百多年前的老祖宗的东西虽小,却是我们中国近代史的缩影。我们夫妇发誓要尽我们的绵力收集珍藏它们。”他说,几十年来,他和太太一套一套、一枚一枚地花费了不少时间精力从美国中西部的各个城镇的邮票展销会购买、甚至是从拍卖会中求得,收藏了世界第一枚黑便士邮票;中国清代、中华民国全部邮票的大多数。中国的香港、澳门地区的从第一张邮票开始的老邮票到90年代全部邮票的大多数以及中国台湾地区备受炎黄子孙欢迎的弘扬中华文化的古画、书画、古物、中国传统文化、台湾风光等系列性的邮票。

  每一枚邮票都来之不易。退休之后,怀着拳拳爱国心,他和太太决心带它们回家,作为对祖国母亲力所能及的一点点回报。

  分两次将毕生所藏无偿捐赠给故乡广州

  黄添在广州生活了30多年,是一个地道的广州人。他回想,在选择捐赠地方的时候,看到了乡亲们参观盛况,认识了广州地方志馆,使他最难忘的是,当第一次到广州地方志馆谈及捐赠时,广州地方志办公室主任以及业务处热情接待,强烈表达对这批中华文化瑰宝的重视及布展设想,希望他的捐赠能成为“镇馆之宝”。

  “我们认为广州市地方志馆是我们的收藏品安家的最佳选择。”他说。

  全国集邮协会的专家孙海平教授对每一枚邮票都作出了细心鉴定,邮品由国家珍藏入册,颁发正品证书和入藏证书。广州地方志馆还特意开创特藏室,它是全国第一个由地方志部门与公安部门联合建设的24小时视频监控及红外感应展区,而且每一枚邮票都在恒温,低湿度的环境下得到了最佳的保护。

  2018年和2019年,黄添夫妇决定将珍藏多年的3675枚中国邮品分两次无偿捐赠给故乡广州,给他们视之为“儿女”的收藏品找到一个永恒的家。

  “期待这方寸世界能够成为传承祖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窗口。”黄添说。

  特藏室开放展出以来,接待了10多万名观众。目前,广州地方志馆正与广州市邮协组织编写邮票背后的故事集,发动集邮爱好者都来讲方寸世界背后的世界故事、中国故事、广州故事,影响更多的公众关注、参与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扬。“我们老俩口多年以来的心愿终于落实了。我们的初衷正在逐步实现,感到无限欣慰。”黄添激动地说。

  2019年,黄添受广州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广东省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推荐,被评为全国社会力量参与地方志工作先进个人。

  所捐邮票不乏许多“中国第一”

  “黄先生选择把珍贵邮品安家在广州市地方志馆,是对广州地方志馆的信任,也是对地方志工作者的重托。”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党组书记高京斋评价道。

  “这些邮票记录了旧中国两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历史,具有极高收藏、研究、展示价值。”广州市集邮协会副会长区锡文介绍,黄添捐赠的3765枚中国早期邮票包括清代和民国官方发行的大多数邮票,以及中国香港、澳门从第一张邮票开始到90年代的大多数邮票。其中,不乏许多“中国第一”。

  例如中华第一邮大龙邮票,以及中国的第一套纪念邮票——慈禧寿辰纪念邮票,俗称“万寿邮票”,及其加盖改值邮票。此外,黄先生还捐赠了世界第一枚邮票英国黑便士,以及一些珍贵的小全张、实寄封等。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