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张对外强硬就是爱国?

未知 2020-10-02 18:08


主张对外强硬就是爱国?


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与博弈与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是截然不同的,但是有些人也就是所谓的愤青们并不能认识到这一点。他们主张对外盲目强硬,并时时刻刻将战争挂在嘴边。如果领导人受到这种民意的裹挟,很容易就会将整个国家带向万劫不复的深渊之中,并且这样的例子在历史上其实屡见不鲜。

众所周知,宋朝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文化与经济都高度发达的朝代,但是实际上宋朝的两次灭亡或多或少都受到了一些“愤青”的影响,这是怎么回事呢?

两宋的灭亡与他们外交战略的失败有着直接的关系。北宋时期的联金灭辽,南宋时期的联蒙灭金都采用了相同的套路,第一次联金灭辽时,面对举朝上下群情激奋,要求出兵北伐收复失地的大臣们,依然有人保持了清醒的头脑,以种世衡为首的大臣纷纷上书宋徽宗反对这一策略。

而以皇帝宋徽宗,太监童贯为首的鼠目寸光之人一心想要恢复祖宗的荣光,收复幽云十六州,扬我国威。但是宋徽宗对自己和宋朝的真实实力并没有客观而清醒的认识,过分的高估了宋朝的国力,致使后来对辽、对金战争的双重失败,国家灭亡,自己也被掳掠到了北方。

 

 

而宋朝与辽之前的友好关系被金打破,致使南宋受到金人的剥削压迫比北宋受辽人的剥削更胜一筹,由此可见联金灭辽是一个受到所谓“爱国情怀”“建功立业”所裹挟的彻头彻尾的失败政策。

到了后来,南宋更是昏招迭出,为了打击一直欺压自己的女真人,竟然与蒙古人联合灭了金朝,最后自己又被蒙古人所灭,几乎与北宋灭亡一模一样的剧情再一次上演,令人瞠目结舌,啼笑皆非。更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当时的南宋对如日中天的蒙古帝国并不是一无所知的,他们知道蒙古人的强大,甚至已经进攻到了欧洲。

蒙古人开出了诱人的条件,将黄河以南的土地全部归还宋朝,加上当时在一众爱国太学生的呼吁与支持下,宋朝还是出兵与蒙古人联合,为自己的灭亡撅好了坟墓。

所谓敌人的敌人就是我们的朋友,这句话并不是在所有时候都成立,敌人的敌人有些时候仍然是我们的敌人。况且国与国之间本就没有所谓的朋友关系,国家与国家之间只有永恒的利益关系,仅此而已。那些由于现阶段的某些外加政策对某些国家推崇备至而又对某些国家分外仇恨的行为,无疑是愚蠢而且短视的。

愤青误国的事不光光发生在中国,古今中外都有不少,最典型的就是一战前的德国。本来德国在一战之前成为了世界第二工业强国,发展势头正盛,俾斯麦曾经向英国承诺德国不会发展殖民地和海军,并且与俄国和奥地利结盟,换来了德国三十年的和平发展时间。

 

 

后来德国的威廉二世皇帝继位,一改俾斯麦韬光养晦的战略部署,开始对英国摆出一副战略扩张的样子,从皇上到国民都变成了愤青,都觉得自己的国家发展的飞快,已经成为了当之无愧的欧陆霸主,可以向日不落帝国发起挑战。

到了一战爆发之前,俾斯麦辛苦经营的战略环境被威廉二世搞得稀巴烂,和俄、法、英都有不共戴天的仇恨,在欧洲大陆上四面楚歌,几乎没有一个像样的盟友。而最讽刺的是即使外部环境恶劣到了如此地步,德国全国上下依然爱国情感爆棚,坚决不愿意妥协让步。

可想而知德国的外交部面对这种情况几乎变成了摆设,所有人都必须坚持强硬的立场,要向世界展示德意志帝国的强大。但是最终,德国战败,德意志帝国土崩瓦解,威廉二世流亡国外,德国人民受到协约国的无情剥削与压迫,而这一切正是由每一个德国人自己造成的。

 

 

一个国家的态度与外交实际上是为国家利益而服务的,无论是妥协还是强硬,背后都与国家利益密不可分,没有爱国与否的分别。如果说强硬就一定能代表爱国,妥协就是卖国,那么外交就不再具有周旋的余地,最终结果一定会非常危险。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