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农业4.0”产业园 助转化“致富梦”

未知 2020-06-22 09:00
“智慧农业4.0”产业园   助转化“致富梦”


长乐猴屿利用生态优势发展休闲旅游观光农业
 
  日前,走进杨巷镇芝果村,正在建设中的市现代农业(蔬菜)产业园里,一栋栋气派透明的大型“阳光房”拔地而起。目前,该产业园智能化玻璃温室、大棚主体结构建设已完成。今年9月起,首批标准化、智能化种植的有机蔬菜将“进驻”。芝果村党总支书记沈正民高兴地说,产业园将全面开启当地“智慧农业4.0”时代,有望成为带动芝果脱困转化、村民致富的希望之园。
 
  芝果村是杨巷镇的一个镇郊村,村级经济相对薄弱,当地农民过去多以从事水稻种植为主。沈正民表示,除了部分水稻种植外,村里这些年的农业现代化“突围”有过许多尝试,但单打独斗的传统农产品生产模式存在同一个问题,那就是没有实现标准化、产业化、智能化,年景好产量就多一些,年景不好产量就少,产品品质也不稳定。“智慧农业4.0”的探索,要解决的就是这些问题。2019年,经无锡市、宜兴市、杨巷镇等各级相关农业部门牵线搭桥,由江苏绿港集团公司、市兴杨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杨巷镇芝果村共同投资7500万元建设的宜兴市现代农业(蔬菜)产业园落户该村。该产业园占地240多亩,主要建设智能化玻璃温室8000多平方米,育苗连栋温室26000多平方米,装配式双膜拱棚50000多平方米,自动化分拣包装物流车间4500平方米等。项目建成后,将成为集标准化育苗、智能化生产、自动化包装物流、高科技展示、科技培训与推广为一体的现代化蔬菜产业示范园,力争为宜兴乃至无锡现代农业发展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当传统的温室大棚连上互联网,蔬菜种植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与常见的大棚蔬菜种植不同,我们的蔬菜不是长在土里,而是采用‘椰糠+营养液’无土栽培。椰糠栽培技术采用进口优质椰糠作为基质,具有清洁、无污染、无病虫害、通透性好等优点。”产业园项目建设负责人王登先说。“智能化”的温室大棚可根据实际情况,自动实现阳光温度调节,蔬菜可均匀受到阳光照射,由此均衡产量。以小番茄为例,前期试验的单位面积产量为每平方米35至40公斤,相当于普通种植的3至5倍。同时,打开电脑,温室大棚监控系统传感器实时采集的现场温度、湿度和光照等信息一应俱全,轻点鼠标,就可控制实现大棚内部的微环境固定。智控设备还可实时准确监测农作物水分和各类营养液的缺失情况,并实施自动化配肥和滴灌,既能保证蔬菜长势,还能确保其绿色、无公害。尤其针对高品质农产品,产业园还将利用现代物流、冷链仓储等缩短流通环节,推广直接从田间到餐桌的“绿港制造”模式,提升新鲜度,进一步打开长三角市场。当前,产业园虽尚未建成,但已吸引不少商超企业前来洽谈合作。上月底,“京东农场”就派员前来考察,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
 
  “农业科研、繁育示范、休闲观光……我们觉得,产业园未来可期。”沈正民说,今年12月,产业园的首批蔬菜就将上市。今后,土地租金、管理费用、预期分红等,产业园预计每年可为芝果村增加村级收入60至80万元。而眼下,村里年纪大的村民种植水稻,年纯收入可能只有约万元。产业园可吸纳近百名村民稳定就业,他们经培训后成为“产业工人”,每人每年可实现稳定收入约4万元。其实,沈正民看中的,还远远不止这些。未来,产业园还计划采用“1+X”模式,吸引周边合作社和以家庭为单位的农户加盟或入股经营,带动“X”个面积100亩左右的小园区发展。王登先说,届时,由产业园核心园区设立发展基金,提供部分资金支持,同时提供现代农业生产设施和技术支撑,带动当地农民、合作社和生产企业共同发展。这些“X”园区将按照江苏绿港提供的标准化技术服务,统一园区规划建设、管理制度及品牌化运作理念,统一包装销售,实现生产方式革新,进一步带动当地富民强村。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