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来扎根乡村帮扶发展现代农业

未知 2020-06-22 14:36
7年来扎根乡村帮扶发展现代农业

 
 
  成长于乡野田间,报效于驻村帮扶,天保控股“85后”干部马石磊扎根一线,自2013年起先后在宝坻区潮阳街道庄头村、马各庄村连续帮扶7年,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从改善村容村貌到发展现代农业,从引入特色产业到壮大集体经济,从帮助群众到发展基层党员,他用青春和激情浇灌着这片沃土,结出了累累硕果。近日,马石磊被评为“天津向上向善好青年”。
 
  乡村环境变美了
 
 
  2013年8月,28岁的马石磊主动报名参加驻村帮扶组,经选拔后成为帮扶工作组的一员。刚来到村里,马石磊和帮扶组看到村里破旧的土路和脏乱差的环境,不禁心头一紧。“先要准确把握村里的情况,然后才能精准施策。”刚到村里那段时间,整整一个月,马石磊他们每天只忙一件事——串百家门、问百家事,深入田间地头,走遍每条街道、每户家庭,与村干部和农户们促膝长谈。一个月后,帮扶组基本全面掌握了当地整体状况、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以及村民各方面需求中的痛点。
 
  作为组里年龄最小的成员,马石磊充分利用自己所学的施工管理专业特长,投入帮扶村基础设施建设及环境提升改造工作中。整修村内公路、建设功能类设施、改善园林绿化、翻修危旧房屋……哪里有建设工地,哪里就有马石磊不知疲倦的身影。从方案设计到施工建设,从材料工艺到进度质量,他都严谨细致、一丝不苟。开工后,他还来到工地与工人一起干活儿。
 
  7年来,两个帮扶村的生活环境和出行条件都发生了显著变化:硬化道路近10万平方米,沿线绿化带焕然一新,约300平方米新型多功能村级综合服务站投入使用,数百户村民享受到“煤改燃”的实惠,通过打新井、安装高质量净水设备等方式,让村民免费喝上了高质量纯净水。
 
  “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经历过幼年时期农村生活的辛苦和近年来乡村振兴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一直以来我都有一个愿望,就是能亲手为振兴农村经济、改善农民生活做点事。”马石磊说。
 
  村民收入提高了
 
  长期以来,两个村以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为主业,产品结构单一、竞争力弱、附加值较低,村民年收入很低。马石磊与帮扶组同事们看在眼里,急在心头。
 
  “后来,帮扶组、村两委班子以及村民、专家们就经常在一起座谈,搞头脑风暴,大家群策群力想办法、找出路。”马石磊说,他们先后多次走访天津农业大学专家,并去河北省和本市其他区域考察药材市场及番茄、草莓、桃树等种植基地,寻找适宜本地的农产品种植项目,逐步明确了发展设施农业的村级经济发展思路。
 
  马石磊主动与村里在外经商办企业的青年党员谈心沟通、介绍家乡的发展前景,引导他们“致富不忘乡亲”,回乡成立专业合作社,进而建立起了客源遍布周边的蔬菜水果种植基地。截至目前,种植基地年产蔬菜水果30万公斤,产品直供宝坻区一些大型超市。同时,帮扶组还同村两委班子利用宝坻区交通路网通达的优势,因地制宜发展了乡村旅游、采摘园等新兴业态。
 
  马石磊说,他们联系培训单位,为村民们开设了挖掘机驾驶、无人机操作、月嫂服务等职业技能课程,让村民可以学习农业以外的知识,并利用农闲之余兼职打工,既增加了收入,也拓展了就业渠道。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帮扶村已实现产业带动帮扶项目全覆盖,村集体年经营性收入达到20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帮扶前显著提升,达到全市平均水平。
 
  销售渠道畅通了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马石磊与帮扶组同事们迅速作出响应,配合村干部投身抗疫一线。疫情形势好转后,马石磊和同事抢抓时节,推动春耕种植,共计种植海棠、月季、苹果等各种苗木数千株,确保春耕顺利完成。
 
  “粮食都卖不出去,可怎么办啊?”一些村民找到帮扶组。受疫情影响,一些种植户手中的粮食出现了滞销情况。详细了解村里粮食滞销情况后,马石磊和同事们每天奔波于市区大小营销网点,帮村民联系销售渠道,最终解决了农户的燃眉之急。
 
  “小马,这就是你的家,你有空可得回来看看啊!”听闻今年8月马石磊和帮扶组即将完成7年的帮扶任务,村民们的不舍之情溢于言表。马石磊说:“帮扶工作很快要告一段落,但这只是一个逗号,不是句号。我还要在新的岗位上继续发挥专业特长、练就过硬本领,为国家建设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