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智慧农机提高了采棉效率

未知 2020-09-30 16:10
新疆智慧农机提高了采棉效率 

  眼下,新疆棉区一派忙碌秋收景象,伴随着大型农机在田野中驰骋,棉田间一个个黄色“巨蛋”一字排开,预示着今年又将是一个丰收年。

  “大块头”高效“下巨蛋”

  9月27日,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芳草湖农场,CP690式大型采棉机一边发出“隆隆”的轰鸣声,一边将白色棉花“吞进身体”,只见采棉机驶过后,棉田里便只剩下光秃秃的棉秆,十五分钟后,被“吞”进去的棉花又被“吐”了出来,形成一个个圆柱型棉包,农民们都形容采棉机像是在下一个个金色的“巨蛋”。

  实际上,“巨蛋”是经过棉花采收打包一体机自动化打包后,生成的一个个棉包,由黄色的打包膜包裹着,远观似“巨蛋”,而每隔15分钟或20分钟,采棉机便会吐出一个这样的“巨蛋”,每个“巨蛋”重量达2.5吨左右,据计算,使用采棉机1小时可采棉约8吨。

  看着眼前一个个金色“巨蛋”,棉农张胜开心极了。张胜告诉记者,他种植棉花已有十个年头,经历了从大水漫灌种植手采棉,到现在依靠精量播种和节水灌溉新技术种植的机采棉,不论是效率和成本都有了很大的变化。

  张胜给记者算了一笔账,“采棉机的效率可比人工高太多了,一台采棉机一天能采500亩地,我种植了五十亩地,一个多小时就采完了,而过去采收一亩地,需要4个拾花工不休息,才能在一天内干完。”

  不只是张胜,棉农丁新喜也深有感触。他告诉记者,他种了73.5亩地,一亩地产量为460公斤,今年预计能收入8万元。“过去一个拾花工采摘1公斤棉花采摘费为2元,按照一亩地产棉400多公斤计算,光采摘费就近千元,而机械采收一亩地的成本是250元左右。”丁新喜说,用了采棉机后,成本少了,效率高了。

  田希山从事农机服务已有近20个年头,每年采棉季,他都会在田间进行采棉机作业指导,“这些‘大块头’和传统网箱式采棉机相比,可实现采收、打包全程机械化,采收效率是普通采棉机的近一倍。而打包好的‘巨蛋’也可直接拉到轧花厂,非常方便,省去了一道人工打包程序。”

  “互联网+农机”为丰收添“翼”

  这些年,新疆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升,田希山都看在眼里,“从最初的二牛抬杠,到引进拖拉机、采棉机等农机,传统的农耕方式已逐渐被机械化的新器具所取代。”他说,现在越来越多技术先进、操作智能化的农业机械出现在田间地头,成了农民生产作业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帮手。

  而随着新疆农业机械化的不断发展,农机装备正向智慧农业和“互联网+农机作业”模式迈进。拖拉机上安装了北斗卫星自动驾驶系统,驾驶员只需按照播种要求,设置好机具偏移值、作业幅宽;一部手机即可查询棉花采收作业面积,每天还可实时监测采棉机运行动态、路线。

  “现在8号机器正在作业,8号机器今天作业了220亩。”在棉田旁,中化现代农业有限公司新疆分公司农机管理部总监朱帅霖掏出手机向记者介绍,现在越来越多农民接受植保无人机、联合整地机、GPS智能导航播种机等“智慧农机”的无缝对接联合作业。因此,企业在全疆设立了18个技术服务中心,为种植户提供从种到收的机械化服务,让“互联网+农机”为丰收添“翼”。

  “下一步我们将紧紧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推行CP690打包式采棉机,以及卫星导航技术等先进的农机技术,以‘互联网+农机专业化服务’新模式,打造专业化农业综合平台企业,提升当地农机农艺融合推广服务等。”朱帅霖说。

  事实上,近年来,新疆农机装备结构优化、数量不断增加,农业机械装备水平和农业新技术应用不断提升,如今,新疆棉花、甜菜、番茄、辣椒等农作物均可全面利用机械采收。

  自治区农牧业机械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说,下一步,新疆还将进一步加大数字化技术在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中的应用,推广卫星导航精量播种、高效精准施药、对行分层施肥、残膜回收等绿色机械化技术,推动新疆农业机械化再上新台阶。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