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轮作”增效益 农业发展可持续

未知 2020-11-13 15:50
“蔬菜轮作”增效益 农业发展可持续





  立冬以来,万山区各乡镇(街道)的蔬菜大棚基地利用大棚覆盖优势,用活用足土地资源,有效提高土地的复种指数,缩短土地轮作时间,盘活冬季闲置土地,积极拓展其他“短平快”特色农业产业,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同时,更好地促进产业增效、农户增收。

  “快摘完了,然后就等翻土、施肥栽其他的了。”走进下溪乡兴隆村禾蛇田蔬菜大棚基地,一阵阵爽朗的笑声不绝于耳,村民们正忙着采摘今年的最后一茬黄瓜。干劲十足的人名叫张青霞,在此之前,她和丈夫都在上海打工,为了照顾年迈的父母,她决定回乡在家门口找份工作。

  “我到这里干活,是按照小时来计费的,十块钱一个小时,一个月30天算下来也有2700块钱左右。”张青霞说自己工作的大棚基地一年四季都有活干,她很知足。

  张青霞能够顺利在家门口找到一份工作,离不开万山乡村产业的蓬勃发展。乡村特色产业的发展不仅让村民能够实现家门口就业的美好愿景,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

  “我们兴隆村主要有三个大棚基地,像禾蛇田蔬菜大棚基地今年主要是种了丝瓜和黄瓜两个品种,经过精心管理,收入还是不错的。”下溪乡兴隆村党支部书记杨天德介绍道。





  大棚基地的种植的黄瓜,产值喜人,但立冬后已不适宜再种植黄瓜。如何把冬季闲置的土地利用起来,让村民实现在基地持续稳定的就业,曾一度成为困扰杨天德和基地负责人的一大难题。最终,杨天德等人决定到九丰农业学习冬种技术,了解适合冬天种植的蔬菜品种,利用闲置的大棚基地种植一些短季节蔬菜。

  “现在我们就在闲置的大棚基地里陆陆续续地种上了白菜、萝卜和大蒜,蔬菜长势还是非常好的,不久就可以上市了。不仅提高了土地的利用价值,还增加了群众的收入。”杨天德高兴地说道。

  如今大棚蔬菜“轮作”已经成为乡村产业发展的致富法宝,成为群众持续稳定就业的稳定器。与下溪乡一样通过“轮作”让乡村产业在冬季依然生机勃勃的例子,全区上下比比皆是,茶店街道老屋场村也是其中一个。

  “我们老屋场村蔬菜大棚,春季主要是栽西红柿,过后就是栽的草莓和晚熟的西红柿,中间有空余的时间我们都栽的白菜,让大棚基地不闲置,带动群众就业增收。”老屋场村大棚基地负责人刘翔如是说。

  冬闲人不闲,产业持续发展。万山以 “蔬菜轮作”新模式助力百姓逐步稳定就业,进而激发农民群众的劳动积极性,更好地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效再加力,为乡村振兴战略的设施奠定坚实的基础。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