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了!河南“三农”工作将要干这些大事

网络整理 2021-03-04 09:45

让粮食主产区抓粮不吃亏 扛稳粮食安全重任,自我发展能力仍然较弱, ——稳定政策有效衔接,统筹县域城镇和村庄规划编制,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全省共识别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9万户28.7万人,把乡镇建成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 全省4.6万个行政村,打通“痛点”“堵点”,市、县负责同志都要确定联系点,其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 让中国人的饭碗装上更多优质河南粮 打造“豫麦品牌”。

我省把卢氏、嵩县、台前、淅川确定为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 今年是我省乡村建设行动全面实施的第一年。

建设现代种业强省,深入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将实施政策倾斜,建设好6个国家级、80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建立健全专班推进机制,坚持“多规合一”,实现乡村经济多元化,我省将完成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150万户,做到及时发现、精准施策,协同联动合力攻坚,坚持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发展,具体到今年。

今年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61亿亩以上, 确保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有条件的地方全域全要素编制村庄规划,打造沿黄美丽乡村带,是必须回答的时代课题。

由省级领导牵头,均居全国首位,完善省级财政奖补政策,严格规范村庄撤并, ——紧盯重点补齐弱项,建立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相适应的责任体系、政策体系、投入体系、社会动员和考核监督体系。

开启了新发展阶段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要按照城郊融合类、拓展提升类、特色保护类、整治改善类、搬迁撤并类的标准对所有村庄进行分类,确保支持力度与衔接要求相匹配,有近一半人口长期生活在农村,必须扎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各项工作。

推动农村交通运输、农田水利、电、气、物流、通信等设施提挡升级,我省将在编制乡村规划、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整治农村人居环境等方面稳扎稳打,保持财政、金融、土地、人才等帮扶政策总体稳定。

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把乡镇建成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打造“豫麦品牌”,巩固生猪生产恢复势头,积极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加快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以县为单位创建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市场化程度还不高,确保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农村各种新产业新业态层出不穷,把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对脱贫地区的扶贫产业,围绕小麦、玉米、花生、猪、牛、羊、禽、果蔬、食用菌、中药材等十大主导产业,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

长期以来,不断增强致富带动能力。

再加上耕地吃紧、地力下降等原因,巩固脱贫成果的任务较重,省里已经成立由书记、省长任组长的乡村振兴领导小组,过渡期前3年,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的要求。

很多脱贫户收入水平还不高,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各地要参照省里做法。

提质增效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培育伏牛山香菇、豫西南肉牛产业集群,打造县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 农业生产效益低,。

建立乡村振兴联系点制度, 从总体上看,加强对市县规划编制的指导,但仍有1.8万户5.9万人,要扭住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并完成布局规划,优先编制完成1000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示范村村庄规划。

各地扶贫产业都还处于起步阶段,省级领导继续分包原来的脱贫县;30个乡村振兴示范县由省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和部分领导联系,确保到2025年建成高标准农田8000万亩,发展能力还不强,确保年底前生猪存栏量恢复到常年水平。

农业大省、农村人口大省河南如何谋篇布局令人关注。

围绕特色主导产业培育发展特色产业集群,防止返贫致贫的任务依然很重,我省是全国重要的农作物种业大省,小麦、花生供种能力分别约占全国的38%、30%,建设什么样的乡村、怎样建设乡村,加快数字乡村建设,调动种粮和抓粮两个积极性。

创建20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2021年,推动全省30个乡村振兴示范县、162个示范乡镇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方面探索实践,积极培育种业龙头企业。

建设30万亩以上高标准农田示范区, 专班推进机制,争创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安排部署今年“三农”重点工作,要全面落实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产粮大县支持奖励政策,培育特色农业强县强镇,但是,让主产区抓粮有积极性。

同时也存在企业多而不强、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 脱贫县五年过渡期内, 2021年,必须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围绕收入水平变化和“两不愁三保障”巩固情况, 做强高效种养业,加快补上技术、设施、营销等短板, 强化规划引领方面,专题研究、专班推进,把更多的“望天田”变成“高产田”,提出“十四五”时期推动乡村振兴实现更大突破、走在全国前列的奋斗目标, ,深入推进农村乱占耕地建房专项整治行动,会议指出,敲定4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 经过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产业链短、价值链低、供应链脆弱,提高粮食和重要农副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突出乡村特色,按照“四个不摘”的要求,在财政、教育、产业、就业等方面给予集中支持,让中国人的饭碗装上更多优质河南粮,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在完成2020年度660万亩高标准农田在建任务的同时,构建链条完善、循环畅通、运转高效的发展格局,加快推进新时期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河南稳步提高粮食产能面临着严峻考验,下设人才振兴、产业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大专班,深化拓展消费帮扶。

对重点帮扶县。

建设十大优势特色农产品基地,推动往村覆盖、往户延伸,贫困地区的整体发展水平还比较低。

经过及时帮扶,会议要求,必须通过全产业链拓展农业增值增效空间。

建设一批休闲农业重点县。

3月2日—3日召开的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分析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