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领群众稳增收

未知 2020-06-15 15:08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领群众稳增收


 
 
  “工钱1000元、地租600元,再加上合作社分红返利,亩收入有3000余元,是往年种植玉米、洋芋收入的几倍。”云南省富源县后所镇梨树坪村委会岩洞村村民沙石稳算了算今年的收入账,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回想过去,由于缺乏规划引领、主体带动,后所镇农业产业发展始终处于滞后状态,农民依靠传统小农产业始终富不起来,大多数家庭举家外出务工,土地闲置放荒,村庄破败,整个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日渐衰微。
 
  为了突破发展瓶颈,该镇全面总结分析区域农业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深入调研、广纳良言,以打造高效扶贫产业为切入点,打出组合拳,经过几年的高效快速发展,全镇农业产业资源优势逐渐转变成经济优势,农户持续增收效应正在加速释放。
 
  该镇通过推动土地流转、配套基础设施、加强企农协调等措施优化农业投资环境,引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推动订单式、集约化生产,先后引进了云南众益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富源盛泉果蔬有限公司等14家企业发展辣椒、无公害蔬菜、中药材、软籽石榴等产业。围绕龙头企业和重点产业,组建了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32家,通过专业合作社将分散的种植户组织起来,实行统一生产标准、统一技术指导和服务规程、统一物资供应、统一产品质量标准、统一销售,进一步夯实了产业化经营基础。
 
  企业进来后,以订单保低收购方式建立企农利益联结机制,借助龙头企业与市场较高程度对接优势,畅通销售渠道。
 
  后所三七。资料图
 
  “公司与当地种植合作社建立了从田间到餐桌质量可追溯体系,根据藜麦品质、颜色等要素,确定了公司和客户均能接受的价格,第一时间把产品销往全国各地。”一家负责购销该镇藜麦的公司负责人说道。
 
  同时,该镇扶持和引导龙头企业建起了冷链物流中心和冷库,创建了农产品储存、加工、中转销售基本平台,为农产品的错峰销售、延时销售、差价销售提供了有利条件,降低了农产品季节销售的市场风险,增强了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为了最大限度发挥好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该镇完善了“龙头企业+农户”等单一的生产联结模式,借助产业扶贫政策,成立了扶贫开发公司,通过“镇级扶贫开发分公司+合作社+贫困户”“镇级扶贫开发分公司+村党总支+合作社+贫困户”“镇级扶贫开发分公司+村党总支+合作社+龙头企业+贫困户”等多种模式,形成了“租金收入、效益分成、保底分红、固定收益”等利益联结机制,让贫困户在村级合作社帮助下有效参与到产业发展中来,通过订单农业稳定契约关系,让农民有钱挣,让企业有原料、能盈利。同时,鼓励引导群众把闲置的土地进行流转盘活,把管理不善的产业进行托管,让龙头企业和产业大户集约化经营,增加群众财产性和劳务性收入。
 
  围绕“村村有产业、户户有项目、人人有活干”的目标,该镇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思路,全镇现共发展带贫产业8个,其中藜麦1000亩,大棚草莓567亩,软籽石榴551亩,花椒1731亩,猕猴桃710亩,辣椒4700亩,芥菜400亩,山药410亩,温氏养殖小区14组,已出栏14批次2.52万头。带动贫困户2432户10173人参与发展和分红,实现了产业全面覆盖、多重推进、多层次发展,有效促进了建档立卡户持续增收。
 
  后所山药采挖。资料图
 
  今年,新建了300亩的山药种苗繁育基地,预计一年能够产出750万株山药苗,保障全县4000亩山药的种植需求。
 
  为了切实将产业布局落到实处,让每一个产业都能成为群众的增收渠道,该镇以田间技术培训为主要方式,将各品种的栽植技术、管理技术推广到户到人。注重企农、企村等多边合同的可执行性,引导诚信生产和经营,监督合同执行到位。新建电子商务服务站,通过互联网、微商等现代推销载体,加强对产品信息的网络发布,帮助企业和农户争取到更多优质的市场资源。
 
  据了解,自从产业扶贫进村入户以来,该镇共投入产业资金1874.31万元,整合沪滇扶贫协作资金790万元,带动社会投入8018.71万元,扶持和带动4673户群众发展辣椒、软籽石榴、白萝卜、猕猴桃、花椒、藜麦、蜜蜂养殖、生猪养殖等产业,实现了全镇建档立卡贫困户产业发展全覆盖。按照“三年红利一次返、提前返”“管理工时费、土地租金”按时发等方式,目前已分红316.8万元,惠及建档立卡贫困户10141人,带动一般农户23958人通过发展产业实现稳定持续增收。(郭燚邓成斌秦洪卫陈蒙高灿)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