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具电商面临致命陷阱留个心眼

未知 2019-06-10 16:23
家具电商面临致命陷阱留个心眼




  这几天去山东的高密、胶州一带,考察一些实木家具的白茬“工厂”,看了之后,心情十分沉重。

  这一带的“工厂”,恐怕有上千家,我之所以加上引号,是因为大多数“工厂”,都是家庭式的。有许多只有3——5个工人,最大的也不超过100人,设备相对简单。谈不上有什么管理,从业人员的教育水平都很低,大多数是工匠出身。

  因为这样,被“高人一等”的批发商、电商钻空子,甚至霸凌,手段是相当可怕的。


  

  现在在那一片的批发商来的少了,电商多了。电商对家具,是一窍不通的,对管理嘛,也是马马虎虎,只知道一些简单的概念:

  ——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柔性化生产;

  ——及时供货;

  这些概念,怎样落地,怎样和生产工厂的现实情况相结合、平衡这些市场概念与生产现实。这些,电商当然不懂,他们都是一些可能有工程背景的知识份子,凭藉这些概念,加上网络语言,于是对朦然无知的小工厂小老板满嘴跑火车,天花乱坠地忽悠,最后把这些小老板都带进沟里去了。

  电商自己赚到钱了吗?我看未必,现在是大家都想当电商:

  ——一边是想空手套白狼,用上述的概念去做电商;

  ——另一方面是几乎所有的企业都想互联网+,都想自己成为电商。

  前一种是可能懂得电商的业务,但不懂家具;后一种是可能懂得家具,但不懂电商的业务。

  后一种不懂电商业务,网上生意做不起来,也就罢了,反正生意没做到,花了点费用(也可能花了大费用),不干别人的事,但前一种问题就大了。

  那些不懂家具的电商,到高密胶州一带(听说广东的佛山一带,灾情也十分严重),忽悠了不少工厂。

  及时供货
  订了大批产品,他们下的是预测性的订单,凭什么预测?天知道,大部分的结果是预测不准,卖得很慢,只能慢慢取货。比如向工厂一下子订2000把餐椅,然后每个月30、50把的发货,为的是给消费者“及时供货”,发多少货付工厂多少钱,工厂的现金流被耗掉了,小工厂甚至被拖垮了。

  很多电商到最后可能就不要这批货了,反正前面交付少许订金,提货时扣掉了。烂尾留给工厂,他们觉得不关他们的事,反正代工厂有的是。

  这还算“好的”,还有更恶劣的:

  先向甲工厂下大订单,取了些货,充掉订金,然后货不要了,去和另外乙工厂再订相同的货,也取订金数的货。如此类推,3-5个月之后,甲工厂顶不住了,资金链快断了,然后找人去收尾货,一、两折收下。

  原来实体经济的仓储店,就有玩这一套的,想不到“知识份子”的电商也学会了。

  然而,做人做事应该有底线,所谓:读圣贤书,干这样的事,是会有“后果”的。我是不是太迂腐了?但当一个年轻人告诉我,他的父亲一辈子辛辛苦苦留下的小工厂、住宅,由于被电商玩了一下,所有的一切,都被银行收走了,现在沦落为工人了,我真的是动情了。

  柔性化生产
  所谓柔性化生产,不是什么产品,什么行业,什么工厂都能办到的。我想,耐用品柔性化生产比较困难,大工业化生产更难。

  比如家电,属于耐用品及大工业化生产品,根本无法实行什么柔性化生产。你买电视、空调、洗衣机等,不管你提什么个别的要求,厂家都无法更改的,不信你试试。

  家具属耐用品,但大多数生产还不是大工业化生产方式,还有不少手工作坊或小工厂,可以按消费者的要求更改,要什么给什么。但大工厂,实行大工业化生产,去搞什么柔性生产,那是行不通的,最多是改改尺寸大小,设计风格、结构等等,是改不了的。

  现在的大型订制工厂,所谓订制,其实只能改尺寸,或将那个边、那个角头切掉,仅此而已。设计风格,最多3种5种,多了他们肯定受不了,因此这些所谓的柔性,不是全柔性,是有限度的柔性。

  还有人和我说现在的市场,要求个性化,我是不认同的,我认为个性化家具市场是老年化的,尤其老欧洲的市场,发达国家的老人,对文化、对自己的爱好的偏执,产生了所谓的个性化需求,这是说得过去的。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