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开始“跑步比赛”!一类人正在冲刺

未知 2019-06-29 11:01
楼市开始“跑步比赛”!一类人正在冲刺

一个无可争议的事实是,从总量上看,我们早就不缺房子住了。

把所有住房都纳入统计,包括那些自建房、集体产权房、小产权房甚至宿舍,只要带有居住属性的房子,现在的人均居住面积已经达到了近40平米。

当然,现在依然有数量巨大的刚需族,为了能住上一套心仪的房子苦苦挣扎,但对大部分人而言,想买的房子难求,不想住的房子却多的住不完,这种“供需错配”,才是目前房地产市场的关键问题。

所以,有人打了个比方,现在的楼市,好像在进行一场跑步比赛,有人资金实力雄厚,率先去了北上广“占坑”,起跑的时间也够早,有人起步慢,负债高,守着中小城市的高价房感到压力日益沉重。

现在,这场“跑步比赛”,已经迫在眉睫了。

一方面,是各线城市整体转弱,再难重复2016年的大涨。

数据显示,一线城市在2017年就已经开始缩量调整,同比增速持续为负至今已经整整两年的时间。自2018年开始,三线及以下城市的销售增速下滑明显,同比增速由2017年12月的13.92%下降至2018年12月的1.82%。

另一方面,调控收紧,房地产资金面“捉襟见肘”。

4月份,各地发布房地产调控政策次数达60次,5月份发布达41次,短短两个月时间,调控次数就高达101次,达到了2018全年的四分之一规模。

与此同时,调控重点出手的城市都颇具代表性,比如限售、限涨幅、限价的苏州,比如限制图片的合肥和东莞,比如堵住落户炒房口子的西安,都是上半年的热点城市。

房产研究机构克而瑞发布数据显示,本月85家典型房企的融资总额为508.16亿元,环比下降54.3%,同比下降40.8%。其中,5月份企业发债总量210.6亿元,环比下降73.1%,企业发债大幅缩水,是2017年3月以来的最低值。

显然,到了2019年中时分,这场比赛的竞逐愈加激烈,在炒作气氛回归理性、调控出手、房企资金来源缩水这“三板斧”的影响下,掉队的、冲刺的、认输的“泾渭分明”。

有一类人正在冲刺。

如上文所说,那些在大城市早早买房,杠杆适中、压力不大、家庭财力尚有余地的人,正在加速冲刺离开跑道。正因为他们起步早,才能够在激烈的抢跑中领先一个身位。

现在各大城市房价收入比均高达15倍以上,大部分热门城市租售比尚不足2%,买房的性价比大大下降,背负高额负债,掏空家庭积蓄,勉强买房的后果只能是“冷暖自知”。

总而言之,这一类正在冲刺的有房族,只是赶上了转瞬即逝的好时机,还想复制这些人的脚步,早已不现实。

有一类购房者已经掉队。

三四线楼市最近几年崛起的速度非常快,如果2016年前没有在小城市买房,现在就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

数据显示,2015年3月至今房价涨幅最大的城市并不是一线大城市,而是中山市,涨幅高达76%,紧随其后的是东莞,也在70%以上;昆山、廊坊、珠海、惠州、保定、佛山、嘉兴的房价涨幅均超过50%;合肥、南京、海口、武汉等在二线城市中房价涨幅靠前。

假如你是这些城市的购房者,位置就很尴尬,现在正好买在大涨之后的下行阶段初期,很多城市在2016年之前实际上一分未涨,短短三年时间的等待,就要付出翻倍的成本,换做是谁都会感到不值。

问题的关键是,常年在中小城市生活,人脉、亲朋好友、工作都在这里,既没有能力、也没有意愿去大城市置业,只能继续观望楼市涨跌,等待房价回落到自己的心理价位。

事实上,冲刺也好、掉队也罢,这只能说明房地产这场持续多年的“击鼓传花”游戏,快要有个结局了。

有句话说得好,房子大不大、贵不贵不重要,重要的是房里能够传来欢声笑语,如果不顾自身能力,借遍亲戚朋友、掏空钱包强行买了一套房,总是愁苦度日,反而有悖于我们买房的初衷。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