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再现利空,卖房正当时?

未知 2019-09-02 11:27
楼市再现利空,卖房正当时?

卖房后资金何去何从

这两天最热闹的新闻莫过于合肥调整商品住宅用地的定价方式,建立房价和低价联动机制,今后低价的高低将和周边区域新房、二手房的价格变化挂钩了!按照新规则测算,合肥各区未来的楼面价将面临全线下跌的趋势!

无独有偶,据报道,最近多家银行收到窗口指导,收紧房地产开发贷额度,严厉监管资金违规流向房地产,与此同时,多地房贷利率持续走高。

政策调整至此,对房地产资金完成了从货币端到融资端的全方位围追堵截,所有流向房地产的水,都面临被抽离的命运。

 

其实自8月份以来,楼市降价打折的声音就开始在不同的地区冒出来:

广州出现大幅降价促销,番禺大盘祈福缤纷汇从最高的4.6万降到3.6万;

杭州二手房卖家集中反馈房子卖不掉,新房集中上市大量流摇;

南京二手房成交量持续下滑,合肥高价盘急剧降价,苏州的二手房被新政扼住咽喉……

风向变了,楼市高增长不复存在。房地产会逐渐趋于稳定,房价上涨空间有限。

对于有多套住房的普通购房者而言,现在是卖房的好时机吗?

其实要不要卖房,归根结底是一个资产保值增值的问题,资金不压在楼市上保值,还有其他选择吗?房子卖掉之后,卖房的钱该如何处理?

 

第一类:卖房之后再买房。

如果手头持有除自住以外的房产,房价上涨空间不大,且租金回报不够乐观的话,现在确实是置换成更优质房产的好时机。

未来一段时间内,政策继续企稳,房价也将相对平稳,成交周期变长。对于投资客而言,首先要改变心态,买进之后快速快速上涨,快进快出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不妨适当放慢脚步,慢慢挑选。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适当关注一下开发商有一定自持比例的项目。

时至今日,房地产发展的环境早已发生了变化,随着经济高增长周期的结束,房地产未来的走势必定与过去不同,新增房产的开发速度会逐渐放慢,市场总体的交易量和增速都会大幅度回落。

与之相对应的是存量市场的日益壮大。

嗅觉灵敏的开发商早已开启了存量布局,王健林的轻资产转型战略,潘石屹的“项目整售”……

无一不是转型的新布局。

存量市场时代,租赁崛起,单凭住宅无法激活城市活力,繁华的商业才能带动整个区域的发展。选择开发商自持比例更多的项目,依靠实力雄厚的开发商运营,商业和住宅并驾齐驱,才能最大程度地聚集人气,提高升值潜力和租金回报率。

 

第二类:卖房后购买金融理财产品。

当前全球进入宽松期,货币持续贬值,4-5%的理财收益根本无法跑赢通胀。目前市面上收益较高而又相对稳妥的金融产品主要是信托产品和私募基金。尤其是政信信托以其收益较高且安全性较高的优势颇受青睐,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然而自2018年 金融去杠杆后,尤其是2018年4月27日,号称史上最严资管《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一出,明确规定资产管理业务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打破刚性兑付,随之而来的便是2018年以来信托违约事件频发。

进入2019年,情况并没有好转,2019年上半年就有8家信托公司及一位个人收到了14张合计约1250万元罚单。

据统计,2018年,出现违约问题的债券的发行规模达1365.55亿元,超过了2014年至2017年的总和。2019年一季度末数据显示,信托行业风险项目1006个,涉及金额为2830.59亿元。

而风险更高的私募基金情况更加不容客观,开年以来百亿级私募暴雷已经不在是大新闻,一招不慎,随时有亏损本金的可能。

其他金融产品如股票,期货等,理论上只要追上行情,一年几十个点的收益都不是梦。但现实很残酷,一场股灾打趴下了一大片,赚钱的幸运儿只有少数。

由此可见,打破刚兑之后,购买金融产品也不再是万无一失的选择,尤其是高收益的理财产品,往往也意味着高风险。没有了保本承诺,最终受益率也上下波动,对普通投资者的承受能力是不小的挑战。

 

在经济下行压力明显的大环境下,普通民众如果没有丰富的金融知识,和独特的金融信息获取渠道,尽量不要将房产置换成金融资产。

毕竟房子永远是你的,但金融资产不一定。

没有人能预言未来,裹挟在时代的洪流中,普通人能做的只有跟随政策脚步,审时度势把握房产周期。

中国作为人口大国,城镇化进程远远没有结束,优质城市的核心资源永远是稀缺品。这不,就在这几天杭州又出现了中签率仅0.66%的红盘,即使楼市盘整期,刚需的战斗力依然不可小觑。

暂时的周期调整代表的不是房产时代的结束,恰恰相反,而是预示着是房地产开始进入理性平衡的发展时代。

在没有找到更稳妥的增值替代品之前,不要在楼市企稳期贸然退场,也不要瞻前顾后错过稍纵即逝的购房佳机。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