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云中古城见证的历史

未知 2019-06-28 11:03
一座云中古城见证的历史

云中为何地?相信很多人都会对这里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众所周知前秦时期中原狼藉,世人关注的都是中原动向,却无人问津边塞战事。唯一了解的也不过是知道长城是为地域外敌入侵而修建,但早在两千年前,还有着一座叫做云中的城市在见证着一段历史。云中城始建于公元300年,赵武灵王在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的古城乡的地方,修建了这么一座城池;并设立了云中郡,而云中城正是云中郡的郡治所在地。

一座云中古城见证的历史,中原抵挡匈奴,远不止长城而已

现今云中古城遗址

《元和郡县志》中记载:“赵云中城,秦云中郡也。”,《史记》中记载:“‘赵武灵王北破林胡、楼烦所置。’秦置县”。足见此城之历史悠久,然而关于云中城的修建者历史上有着两种说法。《山西通志》、《水经注》、《虞氏记》中记载,云中城为战国时期赵武侯所筑。第二种说法则是认为此地是赵武灵王所建,显然第二种更为符合事实。

一座云中古城见证的历史,中原抵挡匈奴,远不止长城而已

战国时期赵国疆域地图

为什么这么说呢?根据《史记·赵世家》中记载道:“九年,烈侯卒,弟武公立。”这里说的正是历史上的赵武侯,即赵武公。然而此时赵国的地盘并没有涉及到河套一带,所以也就谈不上什么修建云中城了。而到了赵武灵王手里就不一样了,根据《史记·赵世家》中的记载:“二十六年,复攻中山,攘地北至燕、代,西至云中、九原。”可见云中城一带是在这个时候划入赵国的。而且在收复此地之前,赵武灵王曾亲口说过赵国疆域:

“吾国东有河、薄洛之水,与齐、中山同之,无舟楫之用。自常山以至代、上党,东有燕、东胡之境,而西有楼烦、秦、韩之边,今无骑射之备。故寡人无舟楫之用,夹水居之民,将何以守河、薄洛之水;变服骑射,以备燕、三胡、秦、韩之边。”——《史记·赵世家》

足见云中城必然是出自赵武灵王之手,然而在秦一扫六合之后,秦国设立了三十六郡,其中就包括了云中郡。那么为什么我们需要去了解云中城的这段历史呢?因为云中城实在太重要了。如果长城是抵挡匈奴的利器,那么云中则是抵挡外敌入侵的围墙。云中也是一个中原文明不被游牧民族所涉猎踏足的屏障,所以云中城所见证的就是这段历史。

一座云中古城见证的历史,中原抵挡匈奴,远不止长城而已

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

实际上历史对于云中城的记载并不多,出现最多的就是记载了伤亡。自从赵武灵王修建了云中城之后,匈奴多有踏足,而驻守在这里的将士们无一不是抛头颅洒热血。《史记》和《战国策》中所记载的云中城也只有寥寥数笔,然而这数笔却是一条条鲜活的生命。到了西汉时期,汉武帝攻打匈奴,此地作为前线更是死伤无数。史书记载,元光六年“派卫尉李广将军屯兵云中。”后来到了元朔二年,“又派将军卫青出兵云中”。可见此地作为前线要塞,曾是抵挡匈奴的第一线。

到了北魏时期,云中城内设有云中镇,并且还修建了盛乐宫。也是北魏皇帝北巡的驻足之地,然而到了北魏王朝覆灭之后,云中城也随之覆灭。关于云中城的历史和变迁,也逐渐变成如今的破败之景象。根据《托县志》的记载:“城周长十六华里,南城墙保存较好,北部残迹,高约五米。”,历经了一代代发展的云中城就这样以此形象告终。

一座云中古城见证的历史,中原抵挡匈奴,远不止长城而已

考古专家勘探古云中城

一共历时900年的云中城,一度是作为呼和浩特的名字所存在。为什么云中城值得我们去纪念?原因就在于此地是我国历史上驻守和进攻匈奴的重要要塞。假如没有云中城的建立,不知道多少中原百姓将面临生灵涂炭。然而最为可悲的是,此地亡魂无数,多少好男儿们为保障中原不被侵犯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可是历史上对云中城的记载却并没有多少,实际上这些保家卫国的将士都是英雄。虽然他们没有可歌可泣的故事,但也不应该被我们所忘记。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