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光环下的小人物被历史忽略

未知 2019-09-03 09:44
名人光环下的小人物被历史忽略

历史上人们往往记住一些丰功伟绩的人物,却忽略了千千万万个小人物。其实一个被历史传颂的大人物,背后有许多小人物支撑他,否则靠他一人单打独斗,恐怕除了神仙以外,没人能做得到。
同样,有些大人物改写历史,但也有些小人物也照样能改写历史,只是史料记载的多的人,光环太多,以至于湮没了背后那些人。







班超带36人雄霸中亚西域,为汉朝开疆拓土,但后人只是记住了班超一人,他带的36中有几人进入史料?班超只身前往能不能完成任务?有这种可能,但可能性很小,区区36人太少了,也就一个排的兵力,怎么能控制西域广阔疆域。因此班超所带的36人都是很厉害的人物,但随着历史发展,渐渐突出了班超。这也与古代小人物不进史料有关。
班超能以最少的人数,在西域横行30多年没人敢惹,既靠背后强大汉朝,但班超还应感谢二百年前他的一个老前辈,没有这个老前辈,班超在西域就是瞎子。这个老前辈就是汉朝历史上有名的西行使者张骞,是他第一个睁眼看西方的人,被称为东方的“哥伦布”。反正在张骞上身上光环也很多。

历史忽略的小人物
因为张骞虽然没有完成汉武帝交给他的任务,但张骞却完成了一大壮举。他打通了汉朝与西域的贸易之路,被后人称为古丝绸之路的开拓者。张骞还给汉武帝提供了一份重要的资料,那就是西域诸国的地理位置、人文资料,这是及其珍贵的资料。俗话说:“只有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不了解对手,怎么打服对手,张骞就是填补这项空白的人。


因此,没有张骞也就没有班超西行之路霸气。张骞的事迹在《史记》中记载很多,但张骞能完成这样大伟绩,还有一个小人物被忽略了,此人就是陪同张骞一起出使的翻译兼向导堂邑父。
据《史记·大宛列传》记载:“堂邑父,堂邑氏姓,胡奴甘父字”。又有载曰“谓堂邑县人,家胡奴名甘父也”。堂邑父原来是匈奴人,被俘虏后被汉文帝当奴隶赏赐给他的女婿堂邑侯陈午做家奴,因此得名“堂邑父”,但史料中叫他为“甘夫”。这样的小人物与汉朝伟大的外交家、探险家张骞来说,根本进不人史料,所以堂邑父生卒年不知道。

但堂邑父在史料留下自己名字也算幸运了,只因他跟随张骞出使西域,既当向导又当保镖,鞍前马后服侍张骞十三年。
如果没有堂邑父,张骞是否存在都两说,他肯定没命。这位忠实匈奴仆人,帮助张骞完成了伟业,如果没有堂邑父,汉朝历史就是另外一个模样。

艰难伴主履行使命
公元前139年,张骞敢于接下汉武帝出使西域的任务,就是一个壮举。因为面对强大匈奴,没人敢去月氏国,去了也是送命。张骞接下后,被人认为另类和傻子。但张骞在出使前做了一系列准备,他首先要选择熟悉匈奴人当向导,而且还选择武艺高强之人。因此堂邑父既是匈奴人又善射,自然成为张骞的首选。
而此时堂邑父已经在汉朝生活多年,他耳濡目染了汉朝文明与繁华,也感受到了汉朝文化。据史料记载,此时堂邑父已经决心归顺汉朝了,因为汉朝与落后匈奴没法比,即使一辈子当奴,他知足。


张骞挑选壮士良马,选中了堂邑父作翻译向导,汉武帝全部答应。在汉武帝眼里,此次出使凶多吉少,他会满足张骞一切需求,别说堂邑父一个奴隶,就是若干个这样的奴隶他也答应。
张骞只带了一百人便从长安出发去河西走廊寻找月氏国。但没想到张骞在穿越河西走廊时,便遇到了匈奴骑兵,随后被扣留。在张骞扣留的日子里,堂邑父始终追随。匈奴用了很多办法都不能使张骞屈服,即使张骞在匈奴娶妻生子,但他的使命没忘。

公元前129年,已经在匈奴生活了10年的张骞在堂邑父带领下,逃出匈奴虎口,继续寻找月氏国,但此时的月氏国早已西迁到遥远的中亚,张骞与堂邑父翻雪山过沙漠,在路上多次遇到险情,没吃的时候,堂邑父用箭射飞禽走兽充饥。如果没有堂邑父,张骞早就命丧沙漠。

张骞与堂邑父到月氏国后,月氏国王却早已没了斗志,不同意与汉朝联合打匈奴。张骞劝了一年无果又返回时,返回时两人走的南路,一路之上,张骞绘制很多地图,把他所经过地方画出来,并记载了当地风土人情。路上又被匈奴扣留一年,但在堂邑父的帮助下,终于在126年返回汉朝。《资治通鉴》记载:“匈奴国内乱,骞乃与堂邑氏奴甘父逃归”。

张骞回到长安后,向汉武帝汇报了出使情况,并详细汇报了西域地理、军事、政治等情况,汉武帝大喜,封张骞为博望侯,堂邑父为奉使君,此时堂邑父也改变了奴隶身份。
小人物神秘消失
据史料记载,张骞不久又进行了第二次出使西域,由于堂邑父已经年老无法跟随张骞出使。据史料记载,党邑父就在长安陪张骞家人,闲暇之余给人们讲述西域之行的故事。
公元前115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回到长安,此时堂邑父已经老态龙钟,面对这个跟随自己多年老友,张骞很伤感,决定带堂邑父及家人养老,不再折腾了。张骞向汉武帝递交辞呈后,汉武帝就给他一个新任务,调查宪王违法乱纪的罪行。
公元114年,张骞完成宪王调查任务后,回到长安不久就病逝了。那此时堂邑父去哪了?


据史料记载堂邑父在张骞去世后,向汉武帝说了一句话:“愿将残生伴张公,不在京畿享华荣”,向汉武帝请示,愿意为张骞守墓,汉武帝同意了堂邑父的请求。于是堂邑父扶着张骞的灵柩回到了张骞老家固县。
但后人记载,张骞下葬时,堂邑父却不见了。对堂邑父的莫名其妙的消失,后人一直不解。有人认为堂邑父可能回到匈奴故地,但以堂邑父的年龄不可能实现了。对堂邑父的去向,成为后世学者、民间的探寻的一个谜。
自从堂邑父消失,汉朝也派人寻找,但依旧没有找到堂邑父下落,只得向汉武帝报告。
据民间传说,当张骞下葬时,张骞老家的人全部出动了。此时悲伤的堂邑父却发现了两个盗贼正在行窃,就上前制止,但堂邑父已经是花甲老人,怎么是年轻盗贼的对手,被打倒后很上火,就跳入当地的苕窑自杀。两年后尸体被发现。

但传说毕竟是传说,堂邑父最后的归宿必定与张骞联系在一起。生在一起,死也要在一起。
这个改写汉朝的历史的小人物,一度被史料所忽略。但现在研究张骞出使西域的历史,才发现没有堂邑父就没有张骞,也没有汉朝的辉煌。同样,汉朝也不知道西域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西域。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