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大人物的五个致命的性格弱点

未知 2019-09-04 09:41
三国演义大人物的五个致命的性格弱点






年少时每每阅读《三国演义》,看到曹操、刘备等无数英雄人物在那个乱世叱咤风云,都禁不住幻想自己成为他们当中的一员,在三国时代纵横捭阖。

这时,心里总会不由得升起一个疑问:

为什么像曹操、刘备这样的杰出领袖,终归没有完成统一大业,壮志未酬身先死?

为什么像关羽、张飞这样的英雄,最后会落得一个死于非命的凄惨下场?

细细想来,一部《三国演义》,讲的是遥远的三国时期的故事,岁月变迁,沧海桑田。

而始终不变的,是人的品性。

我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放到遥远的三国时代,依然不变。

三国大人物里存在的六个致命的性格弱点,放在普通人身上,足以毁灭他们的一生。

1、迟疑不决,优柔寡断

三国中开局条件最好的,当属袁绍无疑。

东汉名门,四世三公。

从袁绍曾祖父起,袁氏家族四代人有五位位居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

在汉末群雄割据初期,袁绍凭借家族顶尖的资源,成为最强大的诸侯。

按道理来讲,袁绍应该是最有可能夺得天下的人,至少也应该取代曹操的位置,雄踞北方。

可为什么最后一败涂地,将北方江山拱手让给了曹操?

杨阜在官渡之战前评价道:

“袁公宽而不断,好谋而少决;不断则无威,少决则失后事,今虽强,终不能成大业。”

一语道破袁绍把一手好牌打的稀烂的原因。

有这样一个故事,刘备因为“衣带诏”暴露而遭到曹操攻打,向袁绍求援时,袁绍竟然因为宠爱的小儿子生了病而迟疑不决出兵与否的事宜,拖到最后直接没有出兵。

当时的北方势力,袁绍势力最大,曹操此之,刘备占据徐州。

无论是出兵帮助刘备,防止徐州被曹操吞并,还是趁曹操内部空虚偷袭曹操,都比不出兵要强。

但袁绍却因为小儿子生病,而随意浪费掉了这千载难逢的良机。

后来当他回过神来,决定攻打曹操时,他性格上的弱点愈发暴露,屡屡拒绝部下的正确提议,优柔寡断,一再错失良机,甚至逼得谋士许攸投敌。

最后结果众所周知,袁绍用他顶尖至极的家世、举世无匹的疆土、数倍曹军的兵力为曹操做了嫁衣,成就了曹操军事生涯上最辉煌的一页,不久便抑郁而终。


袁绍

2、淫欲满脑,见色失智

“色字头上一把刀”古今不变的道理。

曹操,被现在的网民调侃为“人妻控”,就在一个关键的时刻,被下半身所左右,精虫上脑,而失去了自己的嫡长子、侄子和心爱的大将。

现代人无法用现代的道德标准评价古人,而这并不妨碍现代人嘲笑曹老板因为人妻差点丢了性命的事情。

这件事,甚至直接影响了曹魏的发展格局。

宛城一战,张绣主动投降。曹操志得意满,宴会上被张绣婶婶邹氏的美色所吸引,夜晚竟然公然召她前来滚床单。

每个人都有底线,张绣也一样。

曹操的这一举动彻底激怒了张绣,他连夜突袭曹营。猛将典韦为了保护曹操出逃,力战而死。长子曹昂将战马让给曹操,最终和曹操的侄子曹安民一同被杀。

千年之后,经常有人提出疑问:如果曹昂不死,司马氏还能夺取曹魏政权吗?

但历史有太多的不确定性,一切都随着曹昂的战死而尘埃落定。

曹操因为《三国演义》而家喻户晓,而他在宛城的所作所为,注定他的格局与历史上一统江山的开国皇帝有不小的差距。

纵观历史,多少英雄人物被美色绊住了前进的脚步?

而在我们如今的时代,又有多少普通人因为美色而家庭破碎、事业中断、甚至锒铛入狱?

孔子说:“食色,性也。”

有欲望是人的天性,重要的是不能被欲望束缚住头脑,成为欲望的奴隶。


曹操

3、越俎代庖,透支寿命

如果说三国之中最完美无缺的人,那么非诸葛亮莫属。

鲁迅先生评价他为:“多智近乎妖。”

钱穆先生评价他:“有一诸葛,已可使三国照耀后世,一如两汉。”

而这样一位完美的人,他有什么性格缺点呢?这难道不是鸡蛋里挑骨头吗?

杜甫的一句诗让人想到了诸葛亮的缺点:“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修短随化,寿命和人的体质、基因各方面都有关系,这有什么毛病好挑的?更何况,“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不正是诸葛亮一生奋斗的写照吗?

但笔者想说的是,如果诸葛亮是为了军国大事而日夜操劳,最终病倒,这令人无话可说。

然而,诸葛亮的宿敌司马懿与蜀国使者的简单对话,就不难让人唏嘘不已。

司马懿问:“诸葛公起居怎么样,能吃几斗米啊?”

使者回答:“能吃三四升。”

司马懿再问:“诸葛公处理政事怎么样?”

使者回答:“二十军棍以上的处罚丞相都会亲自批阅。”

于是司马懿如释重负,轻松地对手下人说:“诸葛亮吃这么少,操劳这么多,怎么可能活得久呢。”

由此司马懿决定与诸葛亮打持久战,打算活生生耗死诸葛亮,不战而屈人之兵。结果正是如此。

显然,在现在看来,诸葛亮管的事情也未免太宽了。

二十军棍以上的处罚都要亲自批阅,那蜀国十多万兵马中小事肯定不会断绝。他事事都要过问,该交给专门负责的下属办理的事情他亲自过问,下属得不到锻炼、能力无法提升不说,诸葛亮自己就如同一台日夜运转的机器,提前报废是必然的事情。

而蜀国后期人才凋零,如果诸葛亮能多活十年,结果必然会大有改观。

近年来有不少有识之士呼吁:“请远离低质量的勤奋,低质量的勤奋比懒惰更可怕。”

不是没有人劝过诸葛亮,主簿杨颙就劝过,诸葛亮的回答是怎么回答的呢?

他流着泪说:“吾非不知,但受先帝托孤之重,唯恐他人不似我尽心也!”

这种心态恰恰是现代人所拥有的心态,患得患失,殊不知抓大放小的道理,到最后大事小事都做不成。


诸葛亮

3、骄傲自大,目中无人

桃园三结义,刘关张三兄弟义结金兰,发誓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

但誓言是美好的,事实却是三个兄弟有着各自不同的结局。最早离开的,是关羽,而他的死,间接造成了三弟张飞、大哥刘备的死。

欧阳修在《伶官传序》中写道:“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这句话放在关羽身上一点没错。

关羽的骄傲是出了名的。

刘备取得西川以后,封马超为平西将军,镇守荆州、肩挑重担的关二爷居然直接让关平带信,说自己要离开荆州,入西川和马超比试一番;

刘备进封汉中王,封他为“五虎上将”之首,他还是不满意:黄忠这种老兵凭什么和他同列?

而季羡林在日记中曾写过:“骄傲就是一剂毒针,虽会提供短暂的欢乐,但终究会毁了人的一生。”

可以说,骄傲最终毁灭了关羽,也将急切需要韬光养晦的蜀汉绑上了驶向错误方向的战车。

原本战略上应该联吴抗曹的蜀汉,不得已和杀了关羽的东吴开战,换来“夷陵之战”的惨败。

而当初关羽面对孙权联姻的请求,能稍微温和一下态度,即使他后来被擒,孙权也未必会杀他。

这位“关二爷”是怎么回答使者的呢?

他直接来了一句:“虎女焉能嫁犬子?”

孙权的儿子是犬子,那孙权是什么?

这直接导致了孙权下定决心,将他和关平斩首,彻底地宣告孙刘联盟的破裂。

王阳明曾指出:“人生一大病,只是一‘傲’字。”骄傲是一种病,它让身边的人远离你,放下身段,谦虚待人,人生才能拥有一片广阔的天空。


关羽

5、心胸狭窄,嫉贤妒能

“既生瑜,何生亮?”是《三国演义》中周瑜临终的遗言。

纵观周瑜的一生,堪称足智多谋,年少成名,风流倜傥。

孙刘联盟中,他联手老将黄盖,上演一场“苦肉计”,随后率领联军,火烧赤壁,将不可一世、横槊赋诗的曹操打得大败而逃。不谈真实历史,即使在演义中,周瑜也是火烧赤壁的主要指挥者、第一功臣。

结果因为嫉妒诸葛亮,竟然不顾联盟大局,屡次准备加害于他。

派诸葛亮十天造十万之箭,企图以军法杀之;

派诸葛亮断曹操粮道,企图借曹操之手杀之;

借东风事成之后,派人过河拆桥,准备直接撕破脸,以武力杀之……

艾青说:“嫉妒——是心灵上的肿瘤。”事实上,嫉妒不仅会引发心灵上的病,还会导致人心跳加速,人心中有郁结,就会反应在身体上。

演义中的周瑜与历史上的他有出入,但演义中的他因嫉妒而引发疾病、含恨而死,倒是符合人的身体规律。

嫉妒和骄傲是一体两面,一个骄傲的人必然嫉妒,心胸是开阔不起来的。其实,换一种心态,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别人,人生会大不一样。

《三国演义》作为一部伟大的作品,为我们揭示出一幅又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而画卷之后的,是不变的人性。

人性不变,却又千姿百态,一场又一场悲欢离合的故事就这样在人世间不断的上演。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有是会惊奇地发现,为什么历史上的场景惊人的相似。

不变的,是人性。

唐太宗李世民曾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作为普通人,我们要做的,就是以前人为鉴,不犯他们犯过的错误。

相信我,做到这一点,不苛求“吾日三省吾身”,但也至少要做到时常反省自身。

读懂《三国演义》,读懂人心,弥补自身性格的弱点,让我们一起拥有美好人生。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