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为什么成了失败的英雄,是性格还是时局

未知 2019-10-02 10:44
他为什么成了失败的英雄,是性格还是时局

公元1457年,于谦被押上了刑场,围观的百姓特别的多,他们的脸上充满了悲戚和无奈,好多人甚至痛哭失声。

于谦很平静,只是问了一句“南方是哪方。”然后面南而跪,从容就死。

百姓哭成了一片,行刑的刽子手后来也因为太过惭愧,自杀了。

皇上杀于谦是有理由的,因为在敌人以他的名义要挟于谦的时候,于谦却说道:社稷为重,君为轻。

因为在敌人带着他撤退的时候,于谦没有顾及他还在敌营而用大炮猛轰,完全把他的生死置之度外。

他为什么成了失败的英雄,是性格还是时局

 

人们理解皇上,所以人们无可奈何。

可皇上是要于谦死,但并不是因为记仇,而是被奸臣蒙蔽。当徐有贞把诬陷于谦的奏疏给皇上时,皇上说的是:谦实有功。这说明他没有记恨于谦。可是,徐有贞又说了一句:不杀于谦,复辟就师出无名。权力是所有帝王的软肋,皇上顿时无语,此时徐有贞又添油加醋的说于谦想拥立襄王,杀机就这样形成了。

他为什么成了失败的英雄,是性格还是时局

 

徐有贞是谁?为什么他要置于谦于死地?其实这里面不仅仅有徐有贞,还有石亨。他们都是恨于谦入骨的人。

事情还是要从土木堡之变说起,当时消息传到京城,主逃派占了主流,在大殿之上乱成一片,其中就有徐有贞,他正大声的说着自己的主张,却被于谦一声断喝:主张逃跑的人都该死。后来当然是于谦的主张占了上风,局势也由于谦扭转了,但徐有贞却成了全朝的笑柄,无论他走到哪儿,身后都有一堆窃笑的人,如果这还可以忍受,那升迁无门就更难受了。所有的上司看见这个名字就会毫不犹豫的划掉。那个时候的徐有贞本来叫徐珵,后来为了能顺利升迁才改成现在的名字。所以,他恨于谦入骨好像也顺理成章。

石亨不一样,其实于谦对他还曾有恩,他本来是从土木堡逃回来的,在朝中被人特别看不起,于谦却在北京守卫战中任用了他,之后还为他请了功,让他和自己的功绩一样,要说怎么也是好事,可石亨觉得自己的功绩没有于谦大,有点受之有愧,为了报答于谦,就推举了于谦的儿子做官,可于谦最反感的就是这些,不仅推辞了,还在皇上面前说了石亨一大堆不是,热脸贴冷屁股,石亨就此和于谦誓不两立。

他为什么成了失败的英雄,是性格还是时局

 

就是这两个人,联合其他人发动了夺门之变,一面为了富贵,一面也是为了于谦。

仔细看来,于谦在这两件事中,并没有做错什么,他大殿上的一声断喝,实在是局势使然,他不打断徐有贞,就会打断其他的人。就是说,在这个过程中,他不得罪一个人,就会得罪另一个人甚至一批人。这实在是避不开的事情。徐有贞背了所有主逃派的锅,是有点冤,但也不是全冤,毕竟他是主逃派。

石亨是按照官场惯例来做,但他不了解于谦,作为一个身居高位而又家无余财的人,怎么可能去做那些官场的礼尚往来。他和皇上说的那些话,不过是为了说明推辞的理由,实在不是和石亨过不去。相反,他提携石亨,是出于真诚的欣赏。他让石亨享受大功,也是出于对他的肯定,还有就是自己对部下惯有的态度,石亨完全看错了牌。

但这两个人就是这样恨上了于谦,一个对局势没有全盘的估量,自然不明白于谦的苦衷。一个纯粹就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以官场的潜规则去应对光明磊落的于谦,碰了一鼻子灰之后又怀恨在心。

他为什么成了失败的英雄,是性格还是时局

 

恨于谦的不只是他们两个,因为于谦力主做事,碰了很多人的蛋糕,其实北京保卫战一结束于谦就深陷在言官的口水里。于谦能够一直无事,力展才华,全赖景泰帝的绝对信任。

但害死于谦的主力还是徐有贞和石亨,我们从他们的出发点可以看出,于谦一半死于局势,一半死于自己的性格。

在一片主逃声中,于谦可不可以温言软语的对徐有贞说:咱别逃了,北京还是可以守的。谁能听见他的声音呢。

当石亨投桃报李的时候,于谦完全可以不动声色的笑纳,送上门来的,不要白不要。

历史上这样的人占大多数,但他们都不叫于谦。

由此,于谦才是千古共仰的伟人。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