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古代诗人总要“灭楼兰”?

未知 2019-05-26 09:03
为何古代诗人总要“灭楼兰”?

在中国古代历史中,能对中原王朝造成威胁的,大多是北方游牧民族,譬如匈奴、突厥、东胡等等,他们因为生存环境恶劣,各类物资较少,所以常南下侵犯中原,掳掠财富,强占土地。

但凡是有血性的帝王,对这些北方隐患都不会置之不理,虽然有时候也会因为国中实力不济装怂退让,但大部分时候还是全力抗之,以此安境保民。

北方游牧民族的彪悍,给中原人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而他们的种种劣迹,也激起了人们对这些蛮夷的仇视,所以我们时常会在文学作品中,体会到来自民众的激愤之情。

身处战乱中的诗人们,常会在自己的作品中,表达自己坚决灭敌的决心,并抒发自己的一腔爱国热情。但有意思的是,很多诗人敌对的对象不是匈奴、突厥,而是小小楼兰,这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楼兰和中原有什么深仇大恨,值得诗人们总拿它开刀呢?

唐代诗人王昌龄在《从军行七首》中写到:“不破楼兰终不还”;诗仙李白在《塞下曲六首》中也写到:“直为斩楼兰”;诗人高适在《东平留赠狄思马》中还写到:“剑术指楼兰。”这楼兰到底做了什么,引起了中原人的愤怒?

众所周知,楼兰是一个西域地区的古国,存在时间大约六百年,也算的上历史悠久。此国虽然地界不大,但地处丝绸之路咽喉,对中原向外沟通一事有很大影响。

汉武帝时期,张骞奉命出使西域,打通了丝绸之路。楼兰因卡在最关键的位置,所以占了不少便宜,经济发展迅速,是当时最为富庶的国家之一。

不过成也萧何败萧何,楼兰占着地理优势发展了起来,也因地理位置饱受威胁,一边是强大的西汉,一边是彪悍的匈奴,小小的楼兰夹在中间动也不敢动,随时可能有被吞并的危险。

为了活命,楼兰表面上依附了汉朝,背地里却又和匈奴不清不楚,帮助匈奴人谋害汉使,打劫汉朝商人,典型的墙头草做派。

汉武帝一向英明果决,自然看不惯楼兰的小人做派,立马派兵收拾楼兰。楼兰自然拗不过汉朝的大腿,最后只能向汉朝低头。可刚安抚好汉朝,匈奴又派兵过来打,楼兰只能两面称臣,继续做可怜的夹心饼干。

好景不长,楼兰王去世后,匈奴人将原先掌控的楼兰质子送回国当了国王,楼兰自此投入匈奴的怀抱。不久后,汉朝大将军霍光命人刺杀楼兰王,再次将楼兰收回管辖。

虽然后来楼兰被北魏所灭,但人们始终记得汉朝时的这段往事,所以后来的诗人每每想要抒发报国之情的时候,就喜欢把楼兰拎出来数落数落,以表护国决心。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