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光”背后:西部(重庆)科学城崛起探路

未知 2020-11-23 10:32
“高光”背后:西部(重庆)科学城崛起探路



  11月,西部(重庆)科学城迎来一连串“高光时刻”——

  5日-10日,上海,西部(重庆)科学城亮相中国对外开放的三大展会平台之一——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斩获颇丰。

  12日,重庆汽车公园项目在西部(重庆)科学城开工建设。该项目由中国南山集团投建,是国内首个“产业+文旅”的汽车主题城市综合体。

  11月16日,相关媒体又放出消息,市教委、重庆高新区管委会联合发布了《西部(重庆)科学城“大创谷”建设实施方案》,提出在未来3-5年,科学城“大创谷”将分“三步走”打造“一核六园、两区多点”的高端人才双创汇聚地。

  在刚刚圆满收官的2020重庆英才大会上,西部(重庆)科学城又成功吸引了300余名高端人才,并宣布了未来三年快速聚集高层次人才2万名以上的宏大目标。

  ……

  在这一连串令人眼花缭乱的“大招”背后,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科技创新核心平台,西部(重庆)科学城正在着力提升战略支撑点,向着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目标步稳蹄疾——

  汇聚“第一资源”

  11月18日,作为2020重庆英才大会的重要专场峰会,西部(重庆)科学城人才发展峰会甫一登场就放出一个备受瞩目的人才“大礼包”——

  ●面向全球发布引才公告,紧紧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大健康、先进制造、高技术服务业四大主导产业,分批实施全球引才,未来三年将快速聚集高层次人才2万名以上。

  ●坚持“不拘一格”用人导向,唯才是举,不限年龄、性别、工作经验,给予高层次人才最高80万元的年薪待遇。

  ●将围绕主导产业项目长远发展需求,针对人工智能、微电子、生物医药等研究方向靶向招才,计划三年内招募博士后500名以上、博士3000名以上、硕士15000名以上。

  ●引进人才除可享受重庆市统一的人才政策外,还可在创新等方面享受扶持政策,如,科学城将给予最高100万元项目经费支持,每年最高100万元税收奖励。



  西部(重庆)科学城一角。重庆高新区管委会供图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发

  ……

  如此求贤若渴,自然斩获颇丰。借助英才大会的东风,西部(重庆)科学城已吸引高端人才300余人。

  中央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对西部(重庆)科学城而言,又要如何聚集“第一资源”?

  对此,重庆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林金朝表示,西部(重庆)科学城正从引、育、留等方面同时着力,打造更具国际竞争力的“人才特区”——

  引才上,加快制定《西部(重庆)科学城金凤凰人才支持政策》,着力引进一批顶尖创新创业人才和团队。研究制定专门政策推动大学城和大学生毕业后在科学城就业创业,实现高校学生“出了大学城、留在科学城”,成为科学城建设的主力军。

  育才上,加强校地联动,成立校地协同创新发展局,与在渝的高校以及国内的高校签订24个校地合作项目协议,聚集资源协同创新。实施教学名师和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建立基础研究人才培养支持机制,加大博士、博士后等人才的培养力度。携手职业院校面向市场和产业培育“大国工匠”。

  留才上,实施人才安居工程,正规划建设国际人才社区,集中建设高端人才房和人才公寓,并提供国际化的教育、医疗等基础设施保障,提供多种人才的住房保障形式,切实为人才安居乐业提供保障。

  随着引、育、留多管齐下,“第一资源”也加速向西部(重庆)科学城汇聚。

  夯实研发之基

  西部科学城设立之前,我国已有北京怀柔、上海张江、安徽合肥三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无一例外都是这些国家级创新中心伫立不倒的基石。

  西部(重庆)科学城,同样需要这样的“基石”。

  “基础研究的累积性进步和突破性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基础性、决定性和长期性的影响。一座城市及区域的创新发展,需要一个载体和平台来具体承载和推动。”中国工程院院士、重庆市科协主席潘复生认为,西部(重庆)科学城要以引领未来技术源头的基础研究为方向,努力成为推动重庆及成渝地区创新发展的主要策源地。

  要夯实基础研究这个“基础”,本土高校、科研机构等平台就显得尤其重要。

  要做到这一点,重庆就必须克服在基础创新方面的“短板”。

  就拿高校来说,全国42所一流大学中,成渝地区仅有3所,占7%;总体上看,成渝双城高校学科覆盖面较窄,发展不平衡,在前沿、新兴、交叉学科上存在空白。

  重庆大学副校长明炬认为,围绕提升基础研究水平,增强科技源头创新供给“支撑力”,川渝高校将迎来新机遇。如何把握机遇?

  10月30日,重庆高新区举行西部(重庆)科学城高校、科研院所重点创新平台项目集中签约活动,共签约项目共24个,包含重大科学基础设施、高端研发平台、成果转化基地等,总投资额达到212亿元。

  ●重庆大学超瞬态物质科学实验装置项目。将服务先进制造、先进材料、新能源、信息技术、生物医药中的核心科学问题。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中国自然人群资源库重庆中心项目。将建设具有千万量级样本存储与信息管理能力的标准化人类资源库;结合人群基因组学数据形成中国人群健康医疗大数据平台。

  如此“大手笔”,仅仅是西部(重庆)科学城夯实“基础”的众多举措之一。

  随着大装置、大院所、大平台加速落地,西部(重庆)科学城面向科学研究前沿的视野得以不断拓展,区域原始创新能力也得以不断提升。

  “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根基,也将由此坚若磐石。

  构筑产业“引擎”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西部地区科技创新资源相对不足,引领型企业缺乏,创新生态有待优化,由此导致区域创新核心“引擎”——产业化动力不足。怎么办?

  优化产业结构、构筑创新市场化“引擎”。

  9月11日,重庆举全市之力、集全市之智,同时启动了79个总投资约1300亿元的重点项目,推动西部(重庆)科学城扎实起步。

  仅时隔半月,2020线上智博会上,西部(重庆)科学城再次签下43个“大单”,总投资额达1012.4亿元,其中有6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领域覆盖大健康、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制造、高技术服务业等科学城主导产业。

  而早在西部(重庆)科学城正式启动建设之前,构筑“引擎”的工作就已经悄然展开——

  ●3月10日,浪潮集团西部运营总部正式落户,将打造区域科创孵化基地,形成智能计算产业发展策源地、集聚区和新业态集群。

  ●4月3日,光大人工智能产业基地开工,由重庆高新区和光控特斯联在西部(重庆)科学城共建,投资200亿元,将投建光控特斯联全球总部等,项目达产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逾千亿,形成重要的数字经济产业基地。

  ●4月29日,鲲鹏计算机生态重庆中心正式揭牌,将建设鲲鹏计算产业园、实验室等,推动鲲鹏计算机生态建设发展。

  ……

  一系列项目密集落地,彰显了西部(重庆)科学城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激活核心动力的决心。目前,通过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精准招商,西部(重庆)科学城紧盯世界500强、行业前3强、独角兽等“重点目标”,已成功集聚了一批高新技术企业总部和百亿级高新技术产业项目,汇聚全球顶级的智慧产业。

  在这样的持续努力下,创新“引擎”也将动力澎湃。

  厚植政策“沃土”

  近几年来,重庆正在成为全球投资热土。

  今年开始,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体系在中国选择北京和上海的基础上,将广州和重庆纳入样本城市,明年正式启动测评。

  9月,重庆发布了《重庆市2020年对标国际先进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提出100条改革措施,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如此不遗余力“筑巢”,只为引得“凤凰”来栖。

  这正是助推西部(重庆)科学城崛起的另一个关键“支点”。

  为优化提升营商环境,西部(重庆)科学城在夯实“硬件”的同时,也在不断探索“软件”的提升。

  比如说,在全国率先推出“三评合一”环评审批制度改革,将关联性很强的环境影响评价、水土保持方案、入河(湖、库)排污口设置论证三个相近审批事项进行融合,实行一次审核、一次审批,将所有审批事项归口,可为企业减少申报材料63项,审批时间节约2/3以上。

  再比如,仅金融一项,西部(重庆)科学城就收获4大方面64条政策意见,涵盖金融支持、股权投资、成果转化、鼓励企业上市挂牌等方方面面。11月19日正式公布的《金融支持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实施方案》共20条,从集聚创投资本、提升直接融资能力、加强信贷资源配置等7方面,为西部(重庆)科学城金融发展注入金融血液、提供有力支撑。

  又比如,前不久,川渝两地政府协同推出了首批川渝通办事项,明确到今年年底前,事关川渝两地群众生活各方面的95项事项可实现线上“全网通办”、线下“异地可办”。这一务实举措打破了政务服务地域阻隔和行政壁垒,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必将造福两地群众与企业。

  ……

  随着人才、基础性研究水平、产业项目、政策环境等支点的不断抬升,西部(重庆)科学城的建设水平正在水涨船高。

  放眼未来,“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就这样在重庆日益崛起。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