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兴烈士陵园:激发爱国主义热情的重要基地

未知 2020-11-26 16:44
永兴烈士陵园:激发爱国主义热情的重要基地





档案

永兴县烈士陵园位于永兴县便江镇金盆岭,始建于1982年,占地20余亩。经过1988年、1999年、2014年三次扩建,现园内主要建筑物有革命烈士纪念碑、革命烈士纪念碑廊、纪念牌坊、烈士墓集中保护区、纪念凉亭等。1988年被省人民政府批准为革命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重点单位,先后被省、市、县批准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11月25日,记者走进永兴县烈士陵园,气氛庄严肃穆,令人心生敬意。

穿过永兴县烈士陵园的纪念牌坊,沿着阶梯拾级而上,来到纪念广场,便见一座高大雄伟的英雄纪念碑竖立在广场中央。整个纪念碑分为碑身和基座两部分,碑身正面是开国中将唐天际题写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基座则是开国大将黄克诚题写的“百多年来,在各个革命时期的斗争中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碑身和基座上金色的题词在汉白玉石上熠熠生辉。


在纪念广场一侧,烈士墓区的147座烈士墓静卧在一片绿植之中,其中146座为有名烈士墓,1座为无名烈士墓。有名烈士墓碑上镌刻烈士姓名、简介。这147座烈士墓全部采用卧式黑色石碑,每个墓碑旁边都有一棵郁郁葱葱的松柏,象征着烈士们的英雄精神常青,永存人间。

走过烈士墓区,一座长21.8米、宽5米、总面积达109平方米的革命烈士碑廊映入眼帘,碑廊里记录了在建党时期、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牺牲的1469名烈士名录。

11月25日,尽管永兴县城的天气阴沉,但永兴县烈士陵园内热闹非凡,有许多群众前来瞻仰、休闲、锻炼。烈士陵园管理者罗瑞荣介绍,现在每天到陵园瞻仰、纪念、休闲、锻炼的市民多达3000人次。

长期以来,永兴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烈士陵园的爱国主义教育阵地建设,多次投入资金完善陵园基础配套设施,丰富爱国主义教育内涵,吸引了许多人前来陵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每逢清明节、儿童节、建党日、建军节、烈士纪念日、国庆节等节日,机关干部职工、部队官兵、中小学生、社会人士、党员群众等都会到陵园祭扫烈士陵墓,缅怀先烈,接受传统教育,如今永兴县烈士陵园已成为激发爱国主义热情的重要场所。从2013年以来,每年的9月30日,永兴县委、县政府、县人大、县政协、县武装部都会在烈士陵园进行公祭活动,号召广大群众学习继承英烈精神。

为了更好地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今年年底,永兴县烈士陵园还将利用现有办公用房改建陈列馆,让更多人学习英烈事迹和精神。



基地寻宝



烈士碑廊名录广流传

在永兴县烈士陵园里,21.8米长、109平方米面积的烈士碑廊,在黑色勒石树碑的映衬下显得十分打眼,这是我市面积最大的室内烈士碑廊,于1999年建成。

永兴是革命老区,牺牲的烈士达3000多人,为了更好地发扬先烈事迹,激发大家的爱国主义热情,1999年,永兴县决定在烈士陵园里建设一座烈士碑廊。在建设前,该县数十名离退休老干部自发请战,积极帮助陵园收集、整理永兴县烈士名录。为了让这些烈士名录广为流传,老干部们查史料、进家门,一一查证核实,经过2个多月努力,最终收集到了永兴在建党时期、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等五个时期牺牲的1469名烈士,后被分时期篆刻至勒石树碑上。

“烈士丹心昭日月,英雄浩气铸乾坤。”碑廊上收录的1469名烈士里,每一位烈士都标出了姓名、出生与牺牲年份、籍贯、职务,虽然每位烈士只标注了这几个要素,却概括了一个个鲜活生命由生到死的全过程。他们中有普通的战士、卫生员,还有军官、党员,其中较为出名的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牺牲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四军军长何昆,1898年生于永兴县金龟乡牛头下村的他,为开辟苏北根据地,身先士卒,英勇作战,1930年壮烈牺牲在江苏如皋县老虎庄;还有湘粤边区书记尹子韶,1896年出生在永兴县悦来乡尹家村的他,于1925年参加革命,先后任永兴农民自卫军领导人、永兴独立团团长、红4军第12师第35团团长等职务,后回到湘南从事地下工作,先后任中共桂阳县委书记、中共湘粤边工委书记、中共湘南工委书记、特委书记等,1938年在嘉禾县被捕就义。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