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鲜电商仅有1%盈利巨头关店调整

未知 2019-11-27 16:25
生鲜电商仅有1%盈利巨头关店调整


裁员欠薪、拖欠货款、全面涨价、关闭门店……从11月20日开始,拥有超过1000家线下门店的生鲜电商平台呆萝卜一直处于舆论风暴之中。

李阳表示,呆萝卜面对的核心的问题是团队对公司增长发展的预期过高,但团队在组织管理、以及业务的固化速度没跟上,导致公司的失血(资金消耗)不断增加。“只能说,我们对增长的预期与需求太高,低估了生鲜的烧钱速度。”

生鲜作为千亿级的大市场,一度被认为是电商领域的“最后一块蓝海”,曾在2015年迎来过资本的剧烈追逐,这一年也被称为是生鲜电商的爆发年。创业者、巨头企业纷至沓来,呆萝卜也是其中之一。

为了抢占市场,烧钱补贴成为行业的主流。但资金源收紧、无钱可烧的时候,曾经的明星生鲜电商项目纷纷折戟。生鲜电商市场的寒冬,实际上早在2016年就已经到显现,一些有行业巨头持续供血的玩家还可以暂且维持生存,而熬不过资本寒冬的小玩家们就只能黯然退场。4000生鲜电商,仅1%盈利,成为行业这几年的真实写照。

巨头纷纷押注

近年来,生鲜商品以其高毛利、高复购率、高用户黏性、多为即时性需求等特征,成为电商平台吸引消费者的重要商品。

数据显示,2017年生鲜电商市场交易规模为1418亿元,2018年中国生鲜电商市场交易规模突破2000亿元,预计未来3年中国生鲜电商行业仍会保持年均35%的增长率。

有这样行业前景的市场,巨头们是不会放过的。盒马鲜生、天猫生鲜、易果生鲜、京东到家、苏宁菜场、美团买菜、超级物种、小象生鲜……都是巨头在生鲜电商方面的布局。

“生鲜电商有三难:配送难、存储难、盈利难。”早在10多年前,中国生鲜行业中就已经开始有人探索电商之路,然而“质量差、速度慢、价格贵”三大问题却横亘在整个行业面前,无人能够轻易跨越。这其中,如何实现低成本的“即时送达”无疑是最核心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即时性消费需求,众多生鲜电商已纷纷打出两小时甚至1小时送达的口号。但是要做到这样的“极速达”,传统的仓储备货及物流配送模式显然是无法实现的,配合新物流兴起的是前置仓的布局。

尽管电商平台+前置仓库+即时配送成为生鲜电商主流模式,但各家对仓储的解决方案也存在差异,这也导致不同平台呈现给消费者的商品种类、价格、配送时效不尽相同。目前,以每日优鲜为代表的单建前置仓模式,以盒马鲜生为代表的自建店模式,以京东到家为代表的平台模式和以多点为代表的商超联动模式成为生鲜电商的主流仓储模式。

虽然有腾讯作为股东,但是每日优鲜算是唯一一个不属于巨头内部孵化的生鲜电商巨头。

每日优鲜是较早涉水单建前置仓的生鲜电商,以“城市分选中心+社区微仓”的二级分布式仓储体系,每个前置仓的面积在80-130㎡不等,配送时长控制在2小时内。当区域订单超出既有前置仓的覆盖能力时,就增加数量。

此前有消息表示,每日优鲜目前有1000多个前置仓,中央仓有1000多个SKU,通过大数据精选来给前置仓配货。在这种精选SKU的模式下,前置仓周转平均周期为1.5天,生鲜耗损率不到1%。

不过,由于前置仓要十分接近居民的生活半径,势必面临较高的地租成本。因此,前置仓的面积往往较小,能容纳的生鲜品类和数量较少。为了尽可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生鲜电商根据消费者订单的大数据分析精挑细选得出SKU,以小而美代替大而全,以最少的SKU最大概率击中消费者的购物清单,建立以高频复购为核心的用户基础循环,以降低损耗率和仓储成本。

在这种模式下,每日优鲜三年成为行业第一,运作四年后单年的营业额达到了40亿。在2017年年底的时候每日优鲜的单月营业额突破2.8亿,订单量300万,在2018年每个月的订单就突破了将近四个亿。此外截至2018年年底,每日优鲜的累计融资七轮融资了九亿美金。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