斩获中国大奖,助力华为站稳欧洲

未知 2020-02-22 15:54
斩获中国大奖,助力华为站稳欧洲

从通信技术诞生以来的十几年时间里,就一直是欧美的通信企业占据全球市场,20世纪90年代末,华为和中兴开始崛起,占据了一定的国内市场,而到了21世纪初,华为也开始出海,征战欧洲市场。

当时3G技术标准已经出炉,随着语音业务容量开始增加,高速数据业务的开展,如何在原有2G网络的基础上建设3G网络,从而给用户提供更大的语音容量和更高的数据带宽,这成为了当时通信企业的一大难题。

 

斩获中国大奖,助力华为站稳欧洲,余承东研发的基站技术有多牛

 

 

在无线通信发展的初期,基站一般是由BTS和BSC两大部分构成,通常会被集成在一个机柜内。但是已有2G网络的基站设备一般不具备直接升级支持3G业务的能力,因此,建设3G网络需要额外增加新的基站设备。

然而在中国以及很多发达国家的大城市特别是中心城区基站的分布越来越密集,寻找合适的机房越来越困难。传统运营商现有的机房受限于机房空间、承重和位置等原因,难以支持现网扩容和新增3G基站,新兴运营商则需要租赁或自建机房,但是机房的准备周期非常长,成本非常高。

 

斩获中国大奖,助力华为站稳欧洲,余承东研发的基站技术有多牛

 

 

所以大部分运营商都面临着站址选择困难和机房空间紧张的问题,除此之外,传统宏基站的工程实施也是个大难题。传统室外型基站重量大约500公斤,体积巨大,运输需要卡车,安装需要起重机才能搬运到屋顶,工程实施进度缓慢,安装费用奇高。以荷兰为例,一次起重机上楼的费用就是1500欧元,另外人力成本也是一个不小的数字,一个员工一天的综合成本至少在500欧元以上。基于这些原因,运营商迫切希望能有一种既节省机房空间又能实施快速部署的全新解决方案。

从运营商的角度来看,他们需要的基站要具备更低的成本、更灵活的架构,更高的性能和集成度。具体到基站本身,基带部分要高性能高集成,射频部分则要做到灵活可扩展。

 

斩获中国大奖,助力华为站稳欧洲,余承东研发的基站技术有多牛

 

 

如何造出节省安装空间,灵活地适应各种不同的安装场景,从而获得更多运营商认可的通信基站,对当时的通信企业而言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当时华为正在征战欧洲,负责华为欧洲业务的正是余承东, 1991年,余承东从西北工业大学自动控制系精密仪器专业毕业,毕业后,余承东留校在飞机系当了两年老师。 随后,余承东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清华大学的研究生,1993年,余承东加入了华为,是华为通信业务的核心技术人员之一,他最早做交換机,后来又研发GSM网络,再后来由他牵头创建了华为无线通讯部门,。

华为研发团队想到了分布式基站的解决方案,基站室内部分做成分体式空调一样,体积只有DVD一般大小,然后把大部分的功能抛到室外去。

 

斩获中国大奖,助力华为站稳欧洲,余承东研发的基站技术有多牛

 

 

分布式基站改变了彻底改变了传统基站的建设模式。他们把传统的宏基站设备按照功能划分为两个功能模块,其中把基站的基带、主控、传输、时钟等功能集成在一个称为基带单元BBU (Base Band Unit)的模块上,基带单元体积小、安装位置非常灵活;把收发信机、功放等中射频集成在另外一个称为远端射频模块上,射频单元RRU (Remote Radio Unit)安装在天线端。射频单元与基带单元之间通过光纤连接,形成全新的分布式基站解决方案。

这样的基站解决方案,让射频单元则不再受限于机房环境,可以放置于任意地点,通过抱杆、挂墙等方式灵活安装,实现“零机房”建网,原有站址可实现100%重用。相对于传统解决方案,分布式基站设备体积减小到传统宏基站的十分之一,重量减小到十五分之一,所有部件可以通过手拎到达现场,工程部署不再费时费力。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