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怕又爱玩?浅谈恐怖游戏发展

未知 2020-10-04 12:22
又怕又爱玩?浅谈恐怖游戏发展





自二十世纪末以来,电子游戏蓬勃发展,在这之中,恐怖游戏显得独特另类,它们相比其他类型的游戏普遍比较小众,但却拥有着一批忠实拥趸。恐怖游戏凭借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不少寻求刺激的游戏玩家。玩家们在尝试恐怖游戏时,一边又惊又怕高呼“我柜子动了我不玩了”,一边战术后仰战战兢兢地继续探索,这正是其魅力所在,让你在抗拒与畏缩的同时欲罢不能。

本篇文章将从笔者个人角度出发,浅谈恐怖游戏的发展历史,个人能力所限,难免有所纰漏不妥之处,还望诸位看官批评指正。全文无高能图片可放心食用。

一.起源

恐怖游戏早在上个世纪便已经开始兴起。从1982年到1988年期间,主流恐怖游戏受限于技术,多为像素游戏,游戏的进步不过是由由黑白变为彩色,并配上了背景音乐,但在玩法上还是过于简单,没有出彩的部分,大多数只是简单的躲避游戏中怪物的追杀,缺乏有内涵有深度的剧情。


早期的恐怖游戏内容都十分空泛

直到 1989年卡普空在FC发行了《糖果屋》(《Sweet Home》),游戏讲述了一个五人团队出发去一个被遗弃的洋馆里寻找已故著名画家的作品,但当他们一进入洋馆就被困于其中,在探索的庄园的过程中揭开了隐藏在洋馆中恐怖真相的故事。


游戏共有五名角色

这款在现在看来似乎平平无奇的游戏绝对算得上当年的大制作,其中诸多元素设计为之后的一系列恐怖游戏打下了基础,包括大名鼎鼎的生化危机系列。《糖果屋》可以说是生化危机的原型,生化危机中的洋馆和经典回眸一笑都可以在这款游戏里找到影子。而相比它的前辈们,《糖果屋》在剧情上有了重大突破,打破了乏味可陈的追逐战,创新性的有着多结局模式,并且只有打通全员存活结局才能看到关底隐藏动画,恐怖游戏《尸体派对》就直接照搬了它的整个游戏脚本。而它的操作系统更是别具一格,可以说是最早使用QTE玩法的游戏之一。除此之外,糖果屋的开门模式和格子背包也被后来的生化危机系列以及诸多其他恐怖游戏所传承。


1992年雅达利发行了《鬼屋魔影》(《Alone in the dark》),同样是恐怖游戏史上划时代的作品。这款游戏可以算作最早的3D恐怖游戏,虽然画面限于技术水平十分粗糙,但第三人称固定视角配上诡异的BGM,还是将恐怖氛围渲染的十分到位。值得一提的是,鬼屋魔影系列在之后十几年来不断发展,目前已经出到了第五部作品,有兴趣的小伙伴不妨去体验一下。


三年后,即1995年,日本Human Entertainment公司推出《钟楼惊魂》(《Clock Tower》)。这款游戏无论是游戏性还是惊悚程度上都广为好评,游戏中的追逐战也是让玩家印象深刻,为之后恐怖游戏中的经典追逐战打下了基础。


二.发展

之后的恐怖游戏逐渐丰富多彩了起来。诞生了许多经典IP,而诸多恐怖游戏种类中,按照其游戏特点大致可分为美式恐怖游戏与日式恐怖游戏,这自然是不严谨的说法,但基本涵盖了恐怖游戏的两种分格类型。

美式恐怖游戏中的鬼怪来历多有一定的科学依据,偏向于丧尸/变异物种此类可以用现有科学进行一定解释的类型。其代表作便是生化危机,1996年卡普空推出的经典恐怖游戏《生化危机》(《Biohazard》)系列,虽然是日厂游戏,但却是标准的美式恐怖套路(除去01/启示录等),里面的怪物均可用物理方法杀死,惊吓点也多以jump scare为主。这款作品一经问世便声名大噪,成为恐怖游戏史上最知名也最经久不衰的大IP之一,最新的生化危机3重置版,虽说又是卡普空的炒冷饭,但还是吸引了一大批玩家,其热度可见一斑。


与之相对的,日式恐怖游戏的恐怖来源多为超自然现象等无法用科学解释的事物,鬼怪大多难以通过物理方法直接消灭。日式恐怖游戏的代表作则是零《ゼロ∕Fatal Frame》系列,在2001年由日本厂商Tecmo(现为“KOEI TECMO”)开发。在零系列中,神鬼是真实存在的,玩家们无法用枪械对鬼怪进行攻击,而是改用摄像机攻击,这种独特的战斗的方式影响了后来的泰国恐怖游戏《小镇惊魂》(《Dread Out》)。作为日式恐怖游戏,零系列巧妙地利用人的心理作用,使玩家们即使在没有鬼的场景下也会感到万分压抑,这种着注重环境气氛渲染的做法,也影响了之后一批注重心理暗示而非实际的鬼怪的恐怖游戏。


其实美式日式的说法并不严谨,很多恐怖游戏很难严格的界定其类型。例如1999年日本科乐美公司发行的《寂静岭》(《Silent Hill》),不同于生化危机系列实打实的科学造就怪物,寂静岭中的怪物涉及神秘学/宗教元素,角色们也是由于超自然力量被召唤到寂静岭,但话虽如此,其中的怪物仍然是可以被物理攻击的。而在惊吓点上也综合了美日各自的特色。当然,也欢迎大家理性讨论不同恐怖游戏的特色。


《寂静岭》著名的三角头

三、高潮

2005年后,第一人称恐怖游戏兴起,出现了如《极度恐慌》(《F·E·A·R》)、《失忆症:黑暗后裔》(《Amnesia: The Dark Descent》)等优秀的第一人称恐怖游戏。有了这些前代的铺垫,2013年由Red Barrels研发的《逃生》(《Outlast》)系列发行,一经上市便广受好评,成为新的恐怖游戏的代表作。随着逃生的火爆,越来越多的第一人称恐怖游戏出现:由失忆症系列开发商发行的《活体脑细胞》(《SOMA》)、《层层恐惧》(《Layers of Fear》)等等。除了这些新兴的恐怖游戏,一些老牌恐怖游戏也随着流行趋势不断改进自己的游戏模式,比如《生化危机7》和由小岛秀夫带头研发的《寂静岭P.T.》,虽然由于各种原因这部游戏未能继续研发,但它的Demo就已经足够完美。

当然,在第一人称恐怖游戏兴起的时代,第三人称恐怖游戏也不是没有高质量的作品,EA开发的《死亡空间》(《Dead Space》)、Tango Gameworks开发的《恶灵附身》(《The Evil Within》)都是不可多得的恐怖佳作。此外,也出现了一类新型恐怖游戏,代表作是《玩具熊的五夜后宫》(《Five Nights at Freddy's》),在这类游戏里,玩家们不能移动,只能待在一个固定位置,利用身边一切道具对抗怪物并存活一段时间。与此同时,一些由都市传说或电影改编的恐怖游戏也开始发展,比如《瘦长鬼影》《异形》等新作,都极大地增加了恐怖游戏的丰富性。


《港诡实录》沦为lsp看腿游戏

经过三十几年的历史,恐怖游戏一点点的发展兴盛,每年都会出现一批优质恐怖游戏,无论是令人毛骨悚然的诡异气氛,还是诡谲可怖的神秘音乐,亦或是简单的回头杀开门杀转角遇到爱,都让我们在一次次心脏的考验下欲罢不能。可以预见的,恐怖游戏还会不断推陈出新,继续给玩家们带来更多惊吓与惊喜。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