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高地为何如此重视农业?

未知 2019-08-07 19:45


科创高地为何如此重视农业?


聚焦信息、生命、海洋等重点前沿科学领域的南沙科学城,让南沙在大科学领域占有一席之地。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重大创新平台建设、重大科研任务和项目,南沙科学城功能里提到的三个重大,使得南沙在努力建成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承载区底气十足。科学城,不止是有这些“大家伙”。

在南沙区北部,一座规划面积为5.5平方公里的生命科学城,正快速崛起,这就是坐落于东涌镇的种业小镇。一个以农业为主导的特色小镇,为何也注入了浓厚的科学元素?对标国际的南沙,对农业科学又为何如此青睐?

农业也要融合人工智能

博士养鱼成华南最大示范基地

与百万葵园一涌之隔的南沙智正农场,一串串绿色的葡萄挂在树上,它们被细心地包裹在防虫袋之中。“我们今年一共种植了60亩阳光玫瑰葡萄,大约有6万多斤的产量,明年我们将会进一步扩大种植范围。”智正农场运营团队负责人庞剑强告诉记者,他们通过研究阳光玫瑰种植技术、改善土壤环境和科学的田间管理,可以从6月份到明年1月份持续不断供应阳光玫瑰葡萄。“传统的农业是靠天吃饭,种植的蔬果往往也是市场上常见的品种。”

事实上,南沙的土壤呈碱性,并不适合种植葡萄。科技的加持,“落户”南沙的水果不仅满足了消费者的味蕾,也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剪影。

在诚一鲜鲩养殖池塘,可以看到南沙现代渔业发展的成果。其公司创始人阳会军是中山大学博士,“博士养鱼”也让诚一水产具有了特殊的科技氛围。诚一水产养殖公司相关负责人郑小林告诉记者,公司现有博士2名,本专科及以上学历者占45%以上。

“这个立在池塘边大大的白色装置就是我们研发的自动投料机,旁边还有小型的气象检测站,可以知道每天的气温、风速、湿度等信息。”郑小林说,自动投料机大大节省了人力使用,以前每天一位工人只能照料50亩鱼塘左右,现在扩至200亩。“我们正在建设智慧渔业管理系统,研发人工智能技术,更加科学地管理鲩鱼养殖全流程。”如今,该公司已成为华南地区最大的草鱼养殖示范基地。

养鱼也养出了人工智能新科技。引入科技力量,让南沙在现代农业领域异军突起。特别在水产领域,南沙已经拥有全国先进的技术和规模。诚一水产拥有6800亩鱼塘,是华南地区最大养殖企业;中心沟水产养殖与诚一水产拥有全国最先进的养殖技术;观星集装箱养殖是农业农村部推广的十大先进技术之一;支流水族在观赏鱼养殖方面拥有二十多种全国份额第一的优势。

通过大力发展高效设施农业、都市休闲农业,南沙区2018年第一产业增加值为50.82亿元,占全市的22.7%。

农业科学也是大科学

种业小镇将升级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发展现代农业,农业科技不容忽视。近年来,南沙深耕二三产业的科技创新,使得科创之城的名声不胫而走。但第一产业,同样也是南沙科学范儿的重要构成主体。

2018年8月,农业农村部批复同意创建广州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下称“科创中心”),南沙种业小镇作为科创中心的四大园区之一,将承接科创中心部分功能。

科创中心,是省政府、农业农村部同意建设的现代农业产业重大项目。

南沙,在科创中心建设中不容忽视。围绕科创中心和种业交易中心的种业小镇建设有一定的基础;两个省级产业园已经划定。

种业小镇首期选取535亩作为启动区,建设涵盖科研、企业总部大楼、人才专家公寓、院士工作站等功能区,形成以科技产业为主导产业的、综合配套比较完整的、能够独立运作的综合体。

两年来,种业小镇已然吸引600家种业研究机构和企业前来考察,中化南方现代农业、袁隆平院士工作站已进驻。广州市农作物种子检验中心、广东省生物科学研究所等39家种业机构、企业已进驻。今年5月,省科协同意在艾佩克养殖有限公司建立“广东省院士专家(企业)工作站”。

不止于此,南沙区正申请将种业小镇升级为种业现代农业产业园,在种业小镇的基础上扩展至11.5平方公里,园区涵盖了广州市农科院新址、广东渔业种质保护中心和周边农用地。

肉眼可见的成果是,另一现代农业重要基地——南沙渔业现代农业产业园已被列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珠江农工商(围垦)公司与华润创业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联合打造集农产品展示流通、冷链仓储、加工配送、综合配套设施为一体的“菜篮子”农产品流通中心。“渔业产业园建设在三年内可以形成在全国拥有领先地位的渔业产业基地。”南沙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谢朝阳信心十足。

科技力量正在不断与南沙农业接触,华南农业大学、省农科院、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市农科院、市果树所、中科院生物工程研究所等分别以整个单位或专家团队的形式与南沙合作。谢朝阳分析,这显示了农业科技机构不仅仅希望是一个指导者,更希望是一个参与者和主导者的强烈意愿。

广州市农科院希望与南沙合作共建“南沙农业科学创新中心”,同时拟利用现有基地开展生态综合农业循环经济探索工作。中科院生物工程研究所与冠胜集团合作成立冠胜种业研究院,已有数名博士在南沙工作。

努力建成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承载区,大科学领域是南沙的名片,但农业科学同样让南沙在科技创新建设上不容忽视。

早前,《广州蓝皮书:广州创新型城市发展报告(2019)》建议广州要推进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特别建议广州应将科技创新战略基点向基础研究领域前移,要在农业、材料、能源、网络信息、制造与工程等领域,集中力量攻克一批重大科学问题。

最新消息是,广州市农科院已在南沙建成科研创新平台12个。

科创高地别忘了城乡融合

生命科学城将为南沙乡村振兴探路

农业科技服务农业产业融合发展,最终目的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这对南沙颇具现实意义。

地处大湾区地理几何中心的南沙,志存高远,但现实是:全区128条行政村,而以农业为主导的村约90条、占比70%。根据最新规划,28个城中村将采取全面改造和微改造方式融入城镇,11个搬迁村将逐步实施搬迁撤并。

大规模旧村改造,产业导入是一大难题。

以榄核镇为例,全镇23条村均以农业为主导,甚至榄核镇的中心村(榄核村)耕地面积也有3100亩。

南沙曾有政协委员建议,以生命科学城为城乡融合创新试点助推南沙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该提案指出,现阶段,南沙城乡融合发展模式主要依托“三旧”改造相关政策推进,但依托传统“三旧”改造模式下的城乡融合缺少产业资源导入。

历史已经证明,单纯以房地产开发项目为主会导致农村集体经济在城乡融合后失去发展动力。

如何破题,南沙的农业发展有了更高层次的定位。2018年3月,广州南沙开发区与中化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以推进广州种业小镇建设为核心,在农业、金融、会展等多个领域展开深入的合作。中化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宁高宁提出:“全面拔高种业小镇的建设高度,以打造生命科学城为最终目标。”

从种业产业园的五大功能定位,得以窥见南沙在农业布局方面的雄心:全国现代种业的数据大脑、世界一流现代种业企业总部基地、种业“一带一路”的两个重要窗口、种业创新孵化服务产业集聚高地、种业文化科普休闲示范区。

其实早在2013年,中化集团便已提前布局广州,推动其旗下中国金茂华南总部落子广州南沙明珠湾区。这意味着,在布局农业和金融产业之前,中化集团便已在南沙深耕城市运营与综合服务。

在种业小镇,中化集团还将为项目导入科技产业资源、建设科技载体、成立产业基金,构建以种业为核心的生命科学产业体系,覆盖上游科技研发、总部经济到下游交易展示、教育培训、旅游体验、专业服务、金融服务等全产业链环节。

从南沙科学城到生命科学城,聚焦科学领域,南沙的新产业、新经济活力迸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共建创新发展示范区。强化粤港澳联合科技创新,共同将广州南沙打造为华南科技创新成果转化高地,积极布局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命健康、海洋科技、新材料等科技前沿领域,培育发展平台经济、共享经济、体验经济等新业态。

耕地规模在全市各区处于前三位、全区农业总面积35.5万亩、种植户约9万……数据表明,能否通过科创业态的合理布局,撬动农村、农业、农民的发展活力,统筹城乡产业协调发展,形成城乡一体的产业化链条和协作配套体系,是着力提升南沙新区综合承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我国新型城市化典范的应有之义。

南沙渔业现代农业产业园同样期待,利用南沙科创优势,打造健康渔业养殖示范引领区、联农带农产业兴旺示范区、渔业加工流通集散中心、岭南水乡“渔”文化传承基地。

剑指大湾区创新高地,与协调城乡发展,南沙能迸发出怎样的火花?令人期待!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