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热水澡防新型冠状病毒,科学不足

未知 2020-01-29 14:34
洗热水澡防新型冠状病毒,科学不足

据国家卫健委消息,截至1月28日24时,收到31个省(区、市)累计报告确诊病例5974例,现有重症病例1239例,累计死亡病例132例,累计治愈出院103例。累计收到港澳台地区通报确诊病例:香港特别行政区8例,澳门特别行政区7例,台湾地区8例。
 
另据健康时报消息,从2019年12月30日首次发布疫情相关公告算起,“新型肺炎”病例数在30天内,确诊人数超过了2003年“非典”确诊病例数(5327例)。
 
而在疫病的危急时刻,不断有各种防治疾病的方法出现。一篇名为“劝君洗一热水澡,新型病毒大减少”的文章在微信群转发,文章建议洗热水澡保护新型冠状病毒易感人群,该文章署名为免疫学博士。
 
文章称,洗热水澡是在热力作用下,增加人体体温,毛细血管扩张,血流加快,使人体整体温度可达40℃左右(呼吸道,包括咽喉、气管、支气管、肺叶的温度都可达到40℃左右),高温的血流通过毛细血管可与病毒进行交锋,达到强力抑制病毒生长,保护易感人群之目的。
 
众所周知,抗击传染病有三板斧,控制传染源、隔离病人和保护易感人群。洗热水澡就是保护易感人群。然而,提出一种建议除了需要调研,还需要论证其有无潜在的、基本的和确切的科学原理和根据。而洗热水澡提高体温抑制病毒,在基本科学原理上并没有多大证据支撑。
 
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指出,在家里洗(泡)热水澡和高温消毒是两码事,洗热水澡保护易感人群不宜宣传!因为,洗热水澡不等于高温消毒可以防疫。
 
即便如该文所称,所有病毒在56℃时即可灭活(病毒死亡),但洗热水澡的温度最多也只能使人体整体温度达到40℃,难以达到灭活病毒的温度。即便人洗澡可以耐受最高50℃的水温,但超过55℃的水温会对人造成伤害,80℃就会烫伤人。洗澡时水温难以达到56℃,因此,难以达到灭活病毒的目的。
 
另外,人体体温除了保持在37℃左右外,还有“皮肤温”,也就是皮肤表面的温度。在环境温度为23℃时,人的额部皮肤温一般为33-34℃,手为30℃,脚为27℃。就连人的内脏也各有温度:肝脏温度最高可达38℃;脑产热量较多,温度接近38℃;肾脏、胰腺及十二指肠的温度则略低。如果通过洗热水澡将体温增加到40℃以上,反而会伤害某些身体部位和器官。
 
再者,即使对身体进行高温沐浴消毒,人们洗澡前后接触衣物和其他物体,附着在上面的病毒同样可以感染人,因此洗高温热水澡对抗御病毒感染没有实际意义和可操作性。
 
除了在科学原理上难以获得解释外,洗高温澡这一抗御疾病的措施如同其他措施和方法一样,也需要经过循证医学的检验。
 
循证医学(EBM)是指“遵循证据的医学”,又称实证医学,即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最好的研究依据,同时结合医生的个人专业技能和多年临床经验,考虑病人的价值和愿望,将三者完美地结合制定出病人的治疗措施。
 
在临床医疗上,循证医学需要通过大规模随机双盲对照研究,以判定一种疗法是否有效,而非只是医生和病人感到或认为有效。
 
在药物和疫苗研发上面,也需要对一种药物和疫苗进行动物试验和临床人体1-3期试验,当然,都是双盲对照研究,才能判定药物和疫苗是否安全有效,是否可以上市和进入临床治疗。
 
洗高温澡虽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药物和疫苗,但作为一抗疫方式,还是需要循证证明的。遗憾的是,目前,这一方法并未经过动物试验检验,更不用说经过大规模随机双盲人群的对照检验。所以,这种方法也不可取。
 
现在,在预防和抗击疫情上,普通人能做的就是勤洗手,戴口罩,保持室内通风,少去热闹场所,减少人员接触交流等。因为,阻断了人与人的接触,控制疫情也就比较容易了。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张田勘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