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首唐诗带着咱们去唐代神游并“追星” ​

未知 2022-08-07 16:58

111首唐诗带着咱们去唐代神游并“追星” 

我常常有一种好笑的想法,《唐诗里藏着故事(三)山川篇》的作者康宁如果活在唐代,一定是一位大牌文娱记者,因为这位大才女不只准确地掌握着那个朝代的文人才子和皇宗贵族拜谒到访的名山,还对他们写过的诗歌如数家珍。

毋庸置疑,那些大诗人才子,不论政治上失落仍是满意,无疑都是唐代的“明星”,读过此书,你会觉得,她或许比那些“明星”本人还了解自己。

无疑,诗心即人心,懂一个诗人就像懂一个明星相同,更深的懂是懂他们的作品,懂得那个朝代的知识分子不论是自动仍是被迫的人生选择,懂得他们或掩饰或展现出来的振奋、失落与伤感。

康宁给诗仙李白冠以“爬山冠军”的称号,“做仙”仍是“当官”,关于李白而言,这是一个问题。

康宁懂得诗人的“苦”。在敬亭山,当李白写到,“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要敬亭山。”学者康宁以这样的笔触复原当李白彼时的感触:阳春三月,敬亭山上碧草茵茵,流水淙淙,群鸟高飞,踪迹全无,一片孤云单独悠闲地飘浮。回想走过的终身,亲人、朋友、功名、得失都不或许与人永久相伴,之前到宣州留下的飞扬身影,许下的雄心壮志都已成为过眼烟云。

文字中,有作者对诗人的了解和观望,是粉丝,更像是李白的至交和老友。她写道:“度尽劫波,世间仿佛只要他们能够互相欣赏,久看不厌,无须多言。敬亭山接纳了终身中不同的李白,他的理想、豪情、痛苦、孤寂,今天全在无言的凝神对视中了。”

就在这年初冬,李白病逝于当涂(今安徽马鞍山当涂县)。而作者康宁的短短几笔却像如同一幅素描,勾勒出了诗人的兀自伫立,也勾勒出诗人深刻的孤独。

康宁懂得诗人的“冷”。扒唐代诗人的行踪,的确像探案,需求很多的阅读和古诗文的功力。康宁在书中结论,在唐代诗人中,关于天山最有发言权的莫过于诗人岑参,因为他终身从前屡次“天山游”。岑参终身坎坷,幼年时家境优渥,可是因为忽遭变故,并没有享用“富二代”的日子。本想经过科举考试当官的他试图并不顺畅,于是不走平常路,两次请求“支边”,打算在新疆为自己勾画一番工作。

康宁亦庄亦谐的讲述,经常令人忍俊不禁。岑参最著名的诗句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在历代文人描绘雪景的佳句中长居榜首,无人能敌。但书中,康宁解读了他的别的一首作品《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诗中有四句是这样写的:晻霭寒氛万里凝,阑干阴崖千丈冰。将军狐裘卧不暖,都护宝刀冻欲断。

关于这首诗,康宁给出的解读是:透过诗句,咱们的感触就是一个“冷”字,有天气的寒冷,有地域的冷清,有心里失落的冷。作为都护府的当地官员,岑参从前对建功立业充溢期待,可是能否成果一番工作并不是由他决议的。“这座唐诗里最冷的山,冷到皮,冷到骨,冷到今天的人们读到他心里仍在颤栗。”

这样的文字不是枯燥冰冷的考据、做学问,而是带着一种赤诚和人性的温度,有叙说有戏弄有谈论有感伤,也同时使得这本书里有山川,更有了风月,有了历史,更有了人格。作者康宁在“追星”的同时,以好心的目光注视那些身体瘦弱且带着理想彳亍前行的诗人们,这样的感性、温度和胆量正是其他作者所却缺少的。

类似这样的文字在书中比比皆是。比如,写到有“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样名句的李商隐时,康宁大胆反问,他的诗文何尝不是唐诗中的凡?高、达利?印象主义、超现实主义的特点交错于他的诗中,在9世纪的东方难道就已经初露端倪?写到在大林寺写出名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怒放”的白居易时,康宁这样说:人们都怨春归、怕春归,可是时序不随人意,春天总是要归去的,或许在意想不到的角落处,春天会再次与人相遇……

有人说“书顶用111首唐诗绘制出20座名山大川的导览图”, 我不同意这样的说法,111首唐诗带着咱们去唐代“追星”,让咱们沿着诗人的足迹,在20座名山大川中神游,相互磕碰感触并终有所得。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