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正的汗血宝马仅有一匹

未知 2020-10-30 18:16


历史上真正的汗血宝马仅有一匹


历史上真正的汗血宝马只有一匹

汉武帝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秋,南阳人暴利长在敦煌捕获到了一匹极为神骏的野马,于是献给了天子刘彻。
当时汉匈战争已经告一段落,匈奴被逐出漠南,汉朝边患基本得到了解决。但是想要深入漠北,犁庭扫穴,却力有未逮。因为汉朝缺乏足够的骑兵,尤其是缺乏精良的战马。
因此刘彻得到这匹罕见的骏马后欣喜若狂,称之为"天马",并作歌咏之,曰:"太一贡兮天马下,沾赤汗兮沫流赭。骋容与兮跇万里,今安匹兮龙为友。\这匹宝马除了极为神骏以外还有一个十分显著的特点,就是它流的汗跟血一样,所以又被称为"汗血宝马"。这一点在汉武帝的歌词中"沾赤汗兮沫流赭",可以得到印证。这就是"汗血宝马"的由来。
那么这匹马是从哪里来的呢?汉武帝当时肯定也问过这个问题,因为仅有一匹马是解决不了马种问题的,而敦煌本地并没有这样的马,否则早就被发现了,也轮不到南阳人暴利长去捕获。
经过排查,汉朝官员初步得出一个结论——这匹马来自西域,很可能是乌孙国(在今伊犁河流域)商队带过来,然后途中跑丢的。
早在两年前,也就是西汉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张骞二次通使西域后返回长安。乌孙国曾派遣使者数十人带来数十匹马,向汉朝表示友好。
所以这种体态的马,汉朝人是见过的,只是以前见过的乌孙马并不"汗血",也没有如此神骏。汉朝官员理所当然地就认为,乌孙国那边一定还有更好的马。不过乌孙当时是匈奴的属国,又远在西陲,想去那里弄到马种可不容易。
为了能够获取优良马种,汉朝随即展开了一系列军事外交手段,终于在西汉元封六年(公元前105年)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乌孙当时跟匈奴闹翻了。乌孙王猎骄靡派遣使臣向汉武帝送了一千匹马作为聘礼,请求娶汉公主为妻,并结为同盟。汉武帝答应了乌孙王的请求,把细君公主嫁给了他。
这一批马应该是非常优良的,并且符合汉武帝"神马当从西北来"的占卜,于是就将乌孙马称之为天马,又作了一首《西极天马歌》:"天马徕从西极,经万里兮归有德。承灵威兮降外国,涉流沙兮四夷服。\另外,这些马是没有汗血现象的。多半也没有暴利长捕获的那匹神骏。与乌孙结盟之后,汉朝势力在西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很快就得到了一个新的情报——在西南方向的大宛国(今中亚费尔干纳盆地)还有更好的马!
于是在西汉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刘彻以车令为使者,带着千两黄金以及一匹黄金铸成的金马去大宛国首府贰师城(今吉尔吉斯坦共和国奥什)求换马种。然而大宛国王并不同意。
汉使无奈归国,没想到途中在大宛国境内遭遇伏击,车令被杀,金马被劫。汉武帝大怒,遂命李广利为贰师将军(意思就是要打到贰师城去),率领骑兵数万人,行军4000余公里,到达大宛边境城市郁城,但初战不利,未能攻下大宛国,只好退回敦煌,回来时人马只剩下十分之一二。汉朝并不甘心失败。
三年之后,汉武帝再次命令李广利率军远征,此番带兵6万人,马3万匹,牛10万头,还带了两名相马专家前去大宛国。一番艰苦的战争之后,大宛国发生政变,老王被杀,新王与汉军议和,允许汉军自行选马,并约定以后每年大宛向汉朝选送两匹良马。汉军选良马数十匹,中等以下公母马3000匹。
大宛马确实要比乌孙马更好,其中有少量骏马极为出色,据说是用母马跟山上的野马杂交而成。汉武帝一高兴,就把这些马命名为"天马",并将之前得到的乌孙骏马改称"西极马"。
注意,不管是大宛来的"天马",还是乌孙"西极马",都没有"汗血"的现象。真正流血汗的就只有暴利长在敦煌捕获的那一匹。但是后来以讹传讹,把"天马"跟"汗血宝马"混为一谈了。后来历朝历代提到的"汗血宝马",其实都是指大宛国出产的那种杂交野马。可惜唐朝灭亡之后,大宛天马也消声匿迹,多半是绝种了。
那么暴利长捕获的那匹宝马为何会流血汗呢?原因很简单,它生病了。上文提到过,那匹马很可能是从某个商队逃出来的。在野外流浪的生活中,可怜的马儿患上了副丝虫病,导致皮肤出血。
这种病的病源为多乳突副丝虫,它们寄生在马皮下组织内和肌间结缔组织内,虫体呈白色丝状,体质柔软,常呈S状弯曲。雌虫常在马皮下形成出血性小结节,以吸血蝇类作为中间宿主。这种病常在每年的4月份开始发病,七八月份达到高潮,以后逐渐减少,来年又复发。
因为到了夏天这种副丝虫就会钻到皮肤外面排卵,这时就会刺穿马皮,尤其是在晴天的中午前后,病马的颈部、肩部、鬓甲部及体躯两侧皮肤上就会出现豆大结节,结节迅速破裂后流出的血很像淌出的汗珠。
现在的新疆地区,时常还能够见到这样的"汗血马",只不过并不是"宝马"罢了。讲到这里,"汗血宝马"的故事就结束了。
至于网络上提到的"阿哈尔捷金马",产自于土库曼斯坦科佩特山脉和卡拉库姆沙漠间的阿哈尔绿洲,跟汗血马,以及上面提到的各种马(汗血马、乌孙马、大宛马、天马)根本一毛钱的关系都没有。
阿哈尔绿洲距离贰师城足有数千公里,中间雪山、峻岭、沙漠阻隔,而且阿哈尔绿洲本身又极为封闭(这也是阿哈马发现较晚的原因,二战前才被苏联发现),跟当时的大宛国毫无往来,怎么可能跑那么远呢?无非是马贩子散布的谣言罢了。
 
西边标记处是阿哈尔绿洲,东边标志处是奥什,明显不在同一个地方,而且相距甚远
唐朝画家韩干创作的《照夜白图》
汉朝时期并无相关画作流传至令,幸运的是,大宛马到唐朝时仍在。当时的宁远国王(在大宛国旧址)送给唐玄宗两匹"汗血宝马",一匹叫玉花骢,另一匹叫照夜白。从画作上来,照夜白的体态跟阿哈尔捷金马有明显区别。而且它的鬃毛又短又硬,跟刷子一样,确实像有野马的血统。说明与野马杂交的事情多半是真的。
由于是杂交马,血统不纯,性状不稳,二代马很难将亲代的优良品质继承下来,这可能也是汉朝、唐朝引进大宛马育种均告失败的重要原因。

标签